“脱欧”后的中英经贸之路(上)
尽管英国正式脱离欧盟还需要经历至少两年复杂的法律和政治协商过程,但是,其为未来的经贸增长作长远打算的众多工作已然启动——将英国打造成为“超级连接的贸易枢纽”就是其中一项。对于双边关系积极正面、贸易互补性较强的中英两国而言,当前是否为启动双边自贸协定谈判的良机?一旦谈判启动,哪些领域最易成为难啃的“硬骨头”?中国为此又该做好哪些准备?国际商报特邀业内权威专家,展望“脱欧”后的中英经贸之路。
专家圆桌
毕马威中国中英业务战略主管合伙人韦安祖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政治与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倪月菊
商务部研究院欧洲与欧亚研究所副主任、副研究员姚铃
(排名不分先后)
以自由贸易应对“脱欧”后经贸困局
国际商报:英国目前仍未正式“脱欧”,不能缔结自由贸易协定,但其与一些国家的自由贸易谈判已经展开。英国新任国际贸易大臣福克斯称,他已在审视“10多份”有望与英国直接签署的非欧洲自由贸易协定。此前,英国贸易与投资大臣普睿勋爵也表示,希望将英国打造成为一个“超级连接的贸易枢纽”,开启英国第二个贸易“黄金时代”。如果英国最终“脱欧”,该国能否通过与其他国家签署一系列自由贸易协定推动本国贸易快速增长?如果答案是肯定的,这是否会使欧盟的其他成员国产生效仿英国“脱欧”的念头?
姚铃:保持贸易与投资的开放性是英国在正式退出欧盟后继续维持本国经济增长、保持竞争力的必然选择,这也是该国希望与更多国家签署自由贸易协定的根本原因。
英国的这一选择在欧盟内部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的可能性并不大,原因有三:第一,截至目前,英国虽然是欧盟成员国,但并非欧盟的创始成员国,且一直享有特殊地位。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对于法国与德国主导的欧洲煤钢共同体的创立,英国持观望态度,直至1973年英国才加入欧盟的前身——欧洲经济共同体,开始参与欧洲一体化进程。第二,一方面,对于欧盟有关贸易与统一市场的任何决策,英国都有完全的发言权;另一方面,自加入欧盟以来,英国在欧盟经济货币联盟中仅在经济一体化方面承担相应义务,而在货币一体化中保持独立,包括未加入欧元区。第三,英国未加入《申根协定》,可以自主决定外国人的出入境。总而言之,自19世纪以来秉持的“光荣孤立”传统,使英国长期以来对融入欧洲大陆持矛盾心态。在欧洲一体化的进程中,出于其非创始成员国的身份以及曾经是世界霸主的底蕴,英国始终认为自身可以在欧洲与欧洲之外的世界作选择。
对于其他欧盟成员国,如核心6国(德国、法国、奥地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南欧成员国(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希腊等),以及2004年加入欧盟的10个中东欧国家(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立陶宛、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罗马尼亚、保加利亚),都是欧盟统一大市场的既得利益获取者。其中,法国是欧盟共同农业政策的最大受益者,欧盟农业补贴的1/4给予法国;南欧的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希腊等成员国在债务危机中得到欧盟的一再救助;中东欧国家则是欧盟结构性和投资基金(ESIF)的主要受惠国,如2004年~2012年匈牙利用于国家发展的资金中97%来自欧盟,ESIF对该国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超过了10%。这些国家并不存在退出欧盟的民意基础,留在欧盟是理性的选择,也是最有利的选择。
倪月菊:在全球经济复苏乏力的背景下,签署自由贸易协定带来的增长潜力是每个国家和地区都无法忽视的。这也是近年来区域一体化进程加快,特别是巨型自由贸易协定谈判加速推进的原因所在。继TP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达成之后,TTIP(跨大西洋贸易和投资伙伴关系协定)谈判也加快了步伐,力争在今年年内达成。然而,就在此时英国公投决定“脱欧”,这意味着即使TTIP这艘“巨轮”抵岸,英国也将与此无缘,享受不到TTIP可能带来的福利。
需要指出的是,欧洲一体化不同于一般的自由贸易协定,它具有关税同盟的性质,对内实行优惠关税,对外实行统一关税。英国“脱欧”后,不仅无法享受欧盟内部的优惠关税,也无法享受欧盟与域外国家签署自由贸易协定所带来的优惠关税,更无法通过选择进口关税最低的国家进入到自由贸易区域,利用区内的零关税或优惠关税再进入欧盟其他成员国。事实上,英国的贸易极度依赖欧盟,其进出口贸易总额的一半来自欧盟内部。因此,英国必须在正式“脱欧”前,为未来的经贸增长作长远打算,避免英国经济因“脱欧”陷入危机不能自拔。因此,英国希望将本国打造成为一个“超级连接的贸易枢纽”也就不难理解了。
韦安祖:未来的道路尚未确定。不过,英国已迅速行动起来与主要的贸易国家联系,中国便是其中一个重要国家。英国财政大臣菲利浦·哈蒙德最近对中国的访问就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象征作用。正面的看法认为,新的贸易协定长远而言会推动贸易的增长。
中英应尽早筹谋自贸协定谈判
国际商报:伦敦商学院经济学家兼教授琳达·岳认为,“脱欧”后的英国寻求与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达成自由贸易协定将被列为首要任务。英国财政大臣菲利普·哈蒙德日前在中国举办的G20财长会议上表示,英国愿意与中国达成自由贸易协定。据英国广播公司报道,哈蒙德已经与中国就自由贸易协定展开磋商。中国是否应该为启动中英自由贸易协定谈判作出积极准备?
倪月菊:英国打造“超级连接的贸易枢纽”,中国必然是其最重要的选择。中国目前是英国第四大出口市场和第二大进口来源国。特别是中英两国的贸易互补性很强。英国对华主要出口贵金属及制品、运输设备、机电产品和化工产品,自华主要进口机电产品、家具玩具、纺织品及原料。值得注意的是,英国是服务强国,服务产业占其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80%。因此,英国“脱欧”后,加强与中国开展经贸关系无疑是最优选择。特别是2016年为中国“十三五”规划和中英关系“黄金时代”的开局之年,中英两国都致力于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可持续发展,为双边经贸合作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姚铃:英国退出欧盟,为中国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全球治理等增添了一个制度层面合作的重要伙伴。英国财政大臣菲利普·哈蒙德日前在中国举办的G20财长会议期间表态,希望与中国开展自由贸易协定谈判,表明英国高度重视与中国打造双边经贸关系的“黄金时代”。
国际金融危机及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爆发后,英国成为欧盟成员国中与中国开展经贸合作的后来居上者。2014年英国成为中国在欧盟投资最多的目的地。据英国公布的数据,2014年中国对英国的投资额达51亿美元,占中国对欧洲投资总额的近30%。从法律角度而言,鉴于其欧盟成员国的身份,英国当前还无法正式与中国签订任何贸易协定。但是着眼未来,积极筹备中英自由贸易协定谈判有利于中英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双边经贸关系,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英国是坚定的自由贸易的推动者,一直力推尽早开展中欧自由贸易协定谈判。英国“脱欧”可能影响中国与欧盟自由贸易协定谈判的开展。此时,开展与英国的自由贸易协定谈判对中国来说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相较而言难度也会小很多。因此,中国应为此做出积极准备。
韦安祖:英国清晰地认识到其与中国的贸易关系极为重要。中国也已明确重申继续保持与英国以及欧盟贸易关系的重要性。中英双方有诸多共同感兴趣和互惠的领域,包括中国“十三五”规划中的主要行业和“一带一路”建设等,其中都包含着重大的共同商机。
中国服务业应“备战”高水平竞争
国际商报:如果中英启动双边自由贸易协定谈判,您预计未来影响谈判顺利进行的因素都包括哪些?谈判的最大障碍会出现在哪些领域?应如何化解?
倪月菊:中英进出口贸易发展不平衡,英国对华贸易逆差逐年增大。特别是由于中国劳动力成本比英国低,中国商品能够以较低的价格进入英国市场,这就导致英国部分本土企业因成本劣势而被市场淘汰。如果中英开展自由贸易协定谈判,英国工会或将以保持国内就业率和维持社会治安稳定为由,向英国政府施压,反对中英自由贸易协定谈判。
一旦开启中英自由贸易协定谈判,高新技术领域和服务领域可能会出现一些障碍。中国与英国的贸易互补性本来就较强,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中国对英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将不断提高。一些产业可能与英国的优势领域发生重合,与英国的类似产业产生激烈的竞争,发生贸易摩擦的可能性增大。因此,谈判的难度也会加大。在服务领域,英国的服务产业竞争力很强。中国近年来虽然非常重视服务业的发展,也力争开放更多的服务领域,但鉴于中国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依然较弱,开放的步伐不能太快,要循序渐进,因此,在服务业开放领域的谈判难度会较大。
姚铃:英国是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和七国集团(G7)国家,如果中英签署自由贸易协定,其政治和经济影响将远远超过中国目前已签署的其他任何自由贸易协定。对于英国来说,服务业是其优势产业。未来中英如启动自由贸易协定谈判,中国的银行、保险等金融行业必须苦练内功,扩大开放,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迎接更加高水平的竞争。中英自由贸易协定谈判一旦开启,意味着中国可能将承受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时的压力。只不过当时的压力主要在货物贸易领域,集中在降低进口商品的关税水平上,而现在的压力将集中在服务贸易领域的市场开放上。
韦安祖:中英两国现有的贸易关系已为自由贸易协定谈判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且两国的高层关系非常积极正面。(中国商务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