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企业心声 

江苏华瑞国际实业集团:品牌发展实现价值创造

导言:华瑞国际集团是一家拥有12家进出口公司、3家海外公司,6个实业基地共19家直属工厂,年销售额50多亿元、出口额1.6亿美元,全球员工逾万人的大型投资控股跨国民营企业。业务涵盖服装供应链管理、品牌零售连锁经营、电子商务、针纺织科技、汽车销售与服务、进口营销、生态休闲养生和创业投资八大核心事业体系。

华瑞国际集团创始人康宜华先生,毕业于南京航空学院并留校任教,1989年毅然辞职下海,一向真诚待客的康宜华在外贸行业很快建立了非常好的口碑;想客户所想、急客户所急,尽力让客户满意的服务理念使华瑞信誉度直线上升,这个服务理念也是华瑞在商海中一直秉承的金律与致胜的法宝。

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之后,华瑞人的心中愈加坚定按自己的思路模式在商界大干一番事业回报祖国的理想,1993年11月17日江苏华瑞实业有限公司在太平北路39号应运而生。

一、华瑞跟随着改革开放的号角,一路前行。在25年的发展史中,顺势而为,抓住机遇,一直求新求变,转型升级。

1.起步

一次偶然的机会,在深圳认识的一个客人给了华瑞第一个服装订单。订单实现过程中,华瑞人深入到各个车间,虚心向一线技术人员、工人学习。当时只有几个人的华瑞,不但在规定的交期内为客人提供高品质的货品,而且想客户所想、急客户所急,让客户满意的服务理念使公司在客户方建立了良好的信誉。客户又主动带来新的客户、朋友,这是客户的一份信赖,更是对一向真诚待客的华瑞公司最好的回报。

2. 国际贸易的教训与成长

1994年新生的华瑞经历了史称的“花瑶事件”。一个犹太商的大订单,给华瑞造成了一百余万美元的损失。当大批量的成衣、面料完成生产时,客户却发来了首批出运成衣色牢度有问题的检测报告。产品积压如山,运出去的货物又被吞没,钱款分文无回,这对刚刚起步的华瑞无疑是致命一击。至次年年底,华瑞通过无法想象的艰难努力才把亏空填平。

经历了这次失败的洗礼与锤炼,痛定思痛,康宜华带领华瑞人以高度的理性制定了第一个五年发展蓝图,并将公司定位:“坚持以贸易为先导,实业为基础,向专业化、多元化、实业化的方向发展”,同时将“健全、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形成一套科学的操作规程和标准;建立科学的领导机制,形成责、权、利明确的组织管理体系”作为保障措施写在了公司章程上。

3.发展

从来料加工到一般贸易。由于欧美进口配额的限制,华瑞第一个主攻的是日本工装市场,华瑞公司仅进行来料加工。1995年,华瑞联合国内面辅料生产厂商开发了一系列的面辅料,并由此打开了一般贸易的大门,日本工装业务量迅速扩大,而华瑞公司总经理康宜华也被日本媒体称为工装大王。目前,华瑞外贸一般贸易占比96%以上。

从服装外贸到工贸一体化。华瑞人深知“以贸易为先导,以实业为基础”的重要性,1994年便租赁厂房成立了第一家工厂——金露服装厂。随后几年里,华瑞的实业生产基地快速发展。工贸一体化奠定了华瑞高速发展的优势地位,既有外贸业务能力,又有自己很强的加工能力,交期、质量、成本得到有效控制和保证,使华瑞业务比其他外贸公司更专业、更具市场竞争力。

调整市场布局,提高抗风险能力。1996年开始进军欧美市场,扩展形成了日本、欧洲、美国市场三足鼎立格局,进一步调整了出口市场布局和产品结构,1999年华瑞公司成为江苏首批拥有进出口自营权的民营企业。2000年,华瑞公司着手组建国内贸易业务部门,开拓国内服装市场,形成了以美国、欧盟、日本和中国为主的市场格局。

1.转移

实施“产业梯度转移”战略,为产业结构调整和产品升级拓展空间。1996年至2000年,中国服装产业正处于快速增长的发展时期,华瑞公司以敏锐的市场判断力,迅速作出“通过产业梯度转移,为产业结构调整拓展空间”的战略决策。决定将原创设计与营销总部集中在江苏南京,将承担加工制造的生产基地就近向安徽地区转移,为公司产业结构的调整拓展了空间。

2.海外突破

实施“走出去”战略,促进企业全球化开放式发展。生产“走出去”: 1999年,柬埔寨、越南生产要素成本低,拥有服装生产劳动力资源,华瑞在海外建厂实现了由国内向国内国外并举的生产布局,降低了生产成本,满足了日益增长的生产加工空间需求;同时实施服装加工与出口的三国贸易,规避了贸易壁垒。现国外生产加工比例已超过50%,有效增强了业务发展后劲。

设计研发与销售物流 “走出去”。为加快市场变化反应速度,2000年起在英国、美国、德国陆续成立海外公司,将企业的研发中心、营销网络与物流渠道建到了产品销售的国际市场,国际市场销售本地化与接近目标市场的经营发展方式,不仅有效地整合了国际国内两个市场,而且有力促进了企业全球化开放式发展。

3.再突破(技术中心、开发中心、小工具、在线数据)

作为全球一流供应链管理者,为一线品牌服装提供一站式增值服务。2007年设立“时尚创意园”和“开发中心”,把开发周期缩短到原来的一半,拓宽了合作渠道,延伸了供应链条,为国内外各大品牌提供了从设计开发、订单服务、原料采购、生产成品、物流运输、清关配送等一站式增值服务,有力推进了华瑞服装供应链管理能力。

怀着对制造业的执着,不断求新求变。公司成立专门科技研发队伍,对生产各环节进行研究,研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在线数据采集系统”,实现了信息化与工业化的两化融合,受到省市两级政府相关部门的表彰。

公司还成立专门的“小工具”研究部门,以解决中国沿海地区的劳动力成本逐年提高的难题。小工具研究着眼于提高生产效率,简化工艺难度,在现有的基础上将服装的工艺进行细分,既提高功效、降低一线操作工人操作的难度,又保证了产品质量的稳定性。

4.夯实(质量体系、免验)

强化质量管理,为转型升级稳步发展做保障。华瑞从发展之初就坚持以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要求对企业实行全面质量管理,并不断深入推行和完善,摸索出一套即符合标准要求的,又适合企业自身情况的质量管理体系。华瑞于2009年一次性顺利通过提出“出口免验”现场审核,得到国家总局专家组的一致好评。华瑞服装以“出口免验”工作为契机不断强化质量管理,全面提升了公司现代化综合管理水平,坚持99+(-1)=0的质量方针,在纺织服装业面临大调整的逆境中持续稳健发展,为公司调整产业结构、提高产品档次、走品牌发展的转型之路提供了有力保障。

5.新尝试,新发展(品牌池:工农兵;STS,LAGOGO, VLW,IDL SLV)

进入二十一世纪,国际市场竞争加剧,纺织服装的竞争也从价格竞争转向创新能力竞争和品牌的竞争。2003年起华瑞从接手工农兵品牌开始,开启了品牌之路;陆续自创华瑞时尚女装系列品牌——“SEA TO SKY”、“LAGOGO”、 “Velwin”、 “IDOLE” 、“esc’e la v”等。康宜华带领团队摒弃了众多企业传统的单纯靠规模扩张的思路,拒绝加盟,坚持单店管理、单品管理,力争“开的每一家店都是盈利的店”。至2017年底已在全国开出1600余家直营店,销售已占华瑞服装整体业务销售50%以上,品牌业务已成为华瑞的主要利润增长点之一。

6.新零售、新时尚。

2010年华瑞组建电商事业部,通过现代电子商务的运作与管理,实现全网互联互通,线上线下融合,积极探索新零售新业态。2015年初启动点购网,为旗下6个品牌的会员提供丰富的积分兑换和会员关怀服务,提升了品牌忠诚度、增强了客户黏度,大幅提高了二次购买率。

为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审美和消费水平,华丽在上海成立了品牌零售事业部,并积极打造上海北虹桥时尚创意园,综合“社+商+学”三位一体资源优势,通过市场化运作,提供专业化服务,打造上海、全国、世界知名的时尚汇聚之地。

7.新业态,多元化。

2012年华瑞丽臻生态休闲养生园和屋必家创意家居品牌成立,为客户提供有机及绿色农产品和优质时尚家居用品,传递健康、创意、舒适的生活方式,提升人们生活品质。

二、未来发展思考:永恒的发展--变革

1.迈入新时代,适应新常态; 研究新需求,开发新供给。

面对不确定性,企业要学会与不确定性共处。企业要有管理“定力”,才能保证企业立于不败之地,今明几年仍是调结构、去库存、去产能……

中国市场变成国际市场一部分,在家门口就是国际化。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世界最好的投资机会就在中国,因为中国有14亿人的市场,每年我们GDP增速还高达6-7%。相比欧洲7.4亿人,欧洲第一大经济体德国八千万人,美国人口3.2亿,日本1.3亿人,韩国5000万人,全球75亿人,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市场,而且成长最快的市场,如果在这个市场都找不到投资机会,全球还能找到投资机会吗?

最好的投资机会就在中国,因为中国正在进入到消费主导的发展阶段。品种档次要提升;新兴市场开发。中国不缺低端的产品,缺中高端的产品,缺中高端品牌,中产阶级的需求将是中国品牌通路最大的机会。

怎么让中产阶级、白领阶层能够过上更美好的生活?企业需要做的就是发展有效供给。

2015年11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第一次提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实现整体跃升。

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强调,强化实体经济吸引力和竞争力。要推进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这三个转变是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将持续推进实体经济转型升级,打造实体经济新动能,提高供给体系质量。

“从高速增长到高质量发展”, 这句话是中共十九大对中国经济发展做出的一个重大判断,而且强调我们正处在一个攻关期,要攻克三个关口:转方式、优结构、增动力。高质量发展阶段,企业该用“工匠精神”做好产品;不断创新,提升软性制造能力;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与制造业加速融合。

2.转型升级提高供给能力; 品牌发展实现价值创造

继续走出去战略,充分利用国际资源,不断提高国内、国际市场供给能力。生产经营“走出去”;销售物流与设计研发“走出去”;通过海外生产基地、海外销售网络,整合国内、国外的两个资源。

“走出去”战略一方面规避了贸易壁垒、降低了生产成本,另一方面将企业的营销网络、物流渠道与研发中心建到了产品销售的国际市场,通过对生产、研发、物流、配送、营销各个环节的资源优化配置,有效地整合了国际国内两个市场。

积极推进智能制造升级提高供给能力。结合在历史发展中形成的经验,结合现阶段的科技发展情况,深化发展,从各个方面积极推进智能制造:加强技术研发能力建设,加强质量保证能力建设,加强时尚创意能力建设,加强新技术的研究应用;最终通过品牌发展实现价值创造。

归根结底,需要在国家的指导与帮助下,明确方向,减少企业的包袱,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团结奋斗,中国的民族复兴之路虽然险难,但一定会实现。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