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通往世界的合作之路(上)

3年前,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中亚期间,首次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大倡议。此后,“一带一路”建设在探索中前进、在发展中完善、在合作中成长。8月17日,习近平在出席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座谈会时指出:“‘一带一路’建设从无到有、由点及面,进度和成果超出预期。”本报特邀业内权威专家,细数3年来“一带一路”建设在区域经贸合作、国际产能合作等众多领域取得的“超预期”成果,以及“一带一路”建设对推动全球经济复苏发挥的积极作用。

专家圆桌

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会副会长霍建国

中国银行首席研究员宗良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王义桅

商务部研究院美洲与大洋洲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周密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研究院国际贸易研究部主任、研究员赵萍

(排名不分先后)

进度与成果远超预期

霍建国:2013年9月7日,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的纳扎尔巴耶夫大学演讲时提出了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伟大构想,至今已整整3年。其所取得的成就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一带一路”倡议已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并在国际上产生重大影响。无论是发达经济体还是发展中国家,无论是政府还是民间企业,都对“一带一路”有了充分的了解和认识,其声势之大前所未有。“一带一路”倡议带动了中国故事的传播,宣传了中国倡导的互利共赢包容增长的理念,其影响远超预想。3年来,习近平主席出访了“一带一路”沿线众多国家,为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作出了切实努力。至今已有多个国家同中国签署了相关的合作协议,这标志着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大幅提升。

二是与“一带一路”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突破。截至目前,六大经济走廊和通道建设相继签约或启动,有关建设消息接踵而来,说明中国具有比较优势的高铁、火电、核电等装备制造业“走出去”是存在巨大潜在市场的,这种投资不仅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济产生了积极作用,而且对世界经济的增长也作出了积极贡献。

三是亚投行的成功组建及运营充分显示了中国参与全球经济治理能力的提升和国际地位的上升。在亚投行的组建过程中,中国高度尊重国际惯例,充分采纳国际上通行的做法,以国际化的方式在短时间内顺利完成了创建工作,亚投行成功进入运营阶段。这一切受到国际主要金融机构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赞赏,特别是部分发达国家先后参与亚投行组建,说明了亚投行是国际金融治理上的客观需要。

四是中国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投资迅猛发展,增幅远高于其他贸易伙伴国和地区,充分显示了中国互利共赢的合作理念。特别是相关的产业园区建设和边境合作区建设进展十分顺利,并正发挥积极作用。上述一系列成果印证了“一带一路”建设的进度和所取得的成果远超预期。

“六廊六路多国多港”建设成果显著

赵萍:“一带一路”倡议提出3年来,“一带一路”建设成果有目共睹,特别是围绕“一带一路”总体框架“六廊六路多国多港”建设成果显著。以“六廊”为载体的区域经济合作全面推进。其中,中蒙俄三方已就建设经济走廊达成共识,正抓紧编制规划纲要。中巴经济走廊起步早、进展快,已实质性启动一批重大项目建设。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的建设也在稳步向前推进。以“六路”为载体的基础设施建设进展较快。目前,匈塞铁路、雅万高铁已经开工,中老、中泰等泛亚铁路网也陆续启动,一批高速公路建设正在推进,把欧亚大陆的陆、海、空、网连接起来,为彼此合作创造更好条件。在“六廊六路”的骨干框架下,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贸和产能合作迅猛增长,年均增速高于全球平均水平近一倍。其中,去年中企对“一带一路”相关的49个国家开展了直接投资,投资额共计150亿美元。沿线各国都在努力提升贸易投资便利化水平,探讨各种类型的自贸区或一体化进程。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产能合作方面也取得了丰硕成果。截至目前,中国已与20个国家签署了协议,开展机制化的产能合作,一大批重点项目在各国落地生根。中方设立的各类多双边产能合作基金已超过1000亿美元。其中尤为亮眼的是中哈国际产能合作,目前仅早期收获项目已达52个,总投资高达241亿美元,开创了国际产能合作新模式。

为全球经济发展提供新引擎

宗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3年来,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和积极响应,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与其中,30多个沿线国家与中国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协议,亚投行得到广泛响应,一系列示范性项目取得重大进展,成果超出预期。

第一,一批重点项目从无到有、由点及面稳步发展,经济走廊建设轮廓展现。如:中俄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吉尔吉斯斯坦南北输变电二期工程等已取得初步收获;匈塞铁路、雅万高铁陆续开工,中老、中泰等泛亚铁路网开始启动,一批高速公路建设正在推进;中巴经济走廊、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的建设也在稳步推进。

第二,贸易投资规模扩大,产能合作快速推进。去年中国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双边交易额已突破1万亿美元,占中国外贸总额的25%;中企对“一带一路”沿线49个国家的直接投资额近150亿美元,同比增长18%;“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华投资额超过82亿美元,同比增长25%。

第三,金融支撑机制陆续启动,人民币国际化发挥联动作用。亚投行年初开业运营,丝路基金、中国—欧亚经济合作基金等双多边基金也全面启动。金融合作正在迅速展开,商业银行等也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截至今年6月,中国银行分支机构已覆盖18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全球服务网络进一步完善;上半年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新投放授信约174亿美元,跟进重大项目约392个。人民币国际化正在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资金支持和服务便利,如“一带一路”主题债券发行、人民币跨境结算等为重点项目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通过“一带一路”合作项目,中国向全球提供重要公共物品,尤其是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大量的技术和资金支持,有力支持了沿线国家的经济发展。在全球经济持续低迷、增长乏力的背景下,“一带一路”建设为全球经济发展提供一个新引擎,加强了全球经济的互联互通,并为全球投资者提供了一个极具吸引力的投资标的。

为全球经济复苏注入“强心剂”

周密:“一带一路”倡议提出恰逢全球金融危机不断深化发展的困难时期,“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积极响应,中国企业热情参与,在改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环境、促进产业协同配合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通过城市化和工业化增强了沿线国家发展经济、推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信心和动力,更好地满足区域内消费升级的需求,在发展规划对接上增强互动性,有效提高了区域一体化水平,为全球经济的复苏注入“强心剂”。中巴、中蒙俄、孟中印缅等经济走廊建设在“一带一路”倡议的统筹下获得更大发展空间。在自贸区战略指导下,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积极推进自贸区建设,启动与欧亚经济联盟等域内已有平台机制的谈判,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探索包括跨境电子商务在内的新的经贸合作方式的试点和推广。围绕“一带一路”主题,政府官员、智库专家和企业通过论坛建言献策,为促进“五通”做出自身努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成为中企对外经贸合作的重点区域。地方政府也在积极参与,促进省州层面的经济合作,选择重点国别带动有意愿、有能力的企业加强经贸联系,开展投资和技术交往,获得东道国的欢迎。以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共建的产业园为依托,企业集群式开展对外投资合作,减少了企业对投资东道国的陌生感,降低了企业风险。应该说,“一带一路”成为惠及沿线国家的重要倡议,在亚投行等金融机制的支持下,各方以自身资源禀赋优势和发展意愿为方向,积极行动、应对危机,逐渐发展形成自身的特色。

体现了崛起中国的全球担当

王义桅:“一带一路”倡议提出3年来,已成星火燎原之势,对世界产生了多重影响:

第一,为世界经济走出危机指明方向。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投资实体经济而非制造金融泡沫,成为国际共识。发达国家搞再工业化,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在TTIP、TPP和再工业化等无果而终或遥遥无期的情形下,“一带一路”倡议就成为全球金融危机后最可行、最有影响的国际合作倡议,引领了世界经济走出低迷、振兴国际和区域合作的大方向,也给全球投资者带来了希望。

第二,世界纷纷向东看,学习中国模式、走符合自身国情发展道路蔚然成风。目前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与其中,我国同30多个沿线国家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协议,同20多个国家开展国际产能合作。联合国等国际组织也态度积极,以亚投行、丝路基金为代表的金融合作不断深入,一批有影响力的标志性项目逐步落地。“一带一路”建设从无到有、由点及面,进度和成果超出预期。

第三,确立了继续推进全球化的信心,打造包容性全球化。近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成为全球化动力,全球化是西方现代性的全球扩张。如今,西方发达经济占世界总量不足40%,不仅不能成为全球化发动机,反而成为反全球化的源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国成为全球产业布局的供给侧,全球化的旗手。建设“一带一路”,按照习近平主席的说法就是中国欢迎各方搭乘中国发展的快车、便车,欢迎世界各国和国际组织参与到合作中来。因为中国的现代化经验最鲜活,规模和难度超越任何其他国家。

总之,世界日益增长的国际公共产品的需求与落后的供给能力之间的矛盾,就是建设“一带一路”的动力,也是“一带一路”建设进度和成果超出预期的根本原因。“一带一路”倡导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和利益、责任、命运共同体理念,超越一战殖民体系、二战联盟体系,引领21世纪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正在打造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区域经济合作架构,补全球化短板,推动全球化从“部分全球化”向“包容性全球化”方向发展,体现了崛起中国的全球担当。(中国商务新闻网)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