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开拓非洲工程承包市场

非洲是中国对外承包工程的第二大市场。近年来,中国对非洲承包工程业务持续增长,市场布局趋于均衡,经营主体实力显著提升,业务方式日趋多样化。

中企非洲承包工程现状

总的来看,中国工程承包项目报价比较低、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工期比较短,不干涉非洲国家内政,获得了非方的认可。

首先,相对于当地企业,中国建筑企业很多原材料从国内运来,成本比当地企业要低很多。

其次,中国建筑业发展已经比较成熟,技术力量较强,企业积累了大量技术和工程经验,在全球具有竞争力。ENR全球最大250家国际工程企业榜单中,中国企业数量最多。中国企业工程承包模式也已实现了从施工向总承包、投资等模式的转变。

第三,中国企业家创业精神较强,能吃苦,因此常常能够以较好的质量、较短的工期完成项目。

第四,中国的不干涉非洲国家内政原则,受到当地欢迎。第五,政策扶持力度不断强化,高层甚至亲自推销高铁、核电等中国技术,为对外工程承包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外部环境。不过,目前,包括铁路标准在内的诸多技术标准仍被发达国家垄断,“中国标准”还亟待推广,尽管本格拉铁路与埃塞轻轨项目开了个好头,但中国标准开拓非洲市场仍然任重而道远。

非洲工程承包市场发展趋势

1. 房地产市场将会大幅增长

据估计,到2040年,非洲城市人口占比将达50%,超过100个城市将达到百万人口的量级,而超过千万人口的城市将达到七个以上,新型中产阶级将超6000万。不断增长的非洲经济,不断增加的新兴中产阶级和民生需求,预计非洲房地产市场将会大幅增长。例如,南部非洲的房地产市场过去的四五年中就已经出现了成倍增长。在连续11年保持两位数的年均增长速度的埃塞俄比亚,近年来市政建设发展迅猛,越来越多的高楼拔地而起。在津巴布韦,历史上规模最大房建项目——价值19.3亿美元的2015英雄住房工程项目于4月签署,用以改善约10万普通百姓的住房条件。

2. 电力行业将会大力发展

如前所述,基础设施投资将成为非洲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而在众多基建范畴之中,电力供应至为重要。根据非洲开发银行《2014年能源发展有效性评估》报告,目前,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农村地区通电率仅为10%,30多个非洲国家面临常规电力短缺问题,近60%非洲人口无电力接入,需要大量的电力投资以解决这个问题。如前所述,在2013和2014年6月开始动工的大型项目中,电力能源项目分别占36%和37%,均为排名第一的行业。预计未来还将继续保持这一趋势。一些企业已经敏锐地预计到这一点并且开始展开行动。例如,挪威国有发展基金Norfund计划在2020年前将其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的电力投资增加到目前2.49亿美元的两至三倍。

3. 跨国跨区域工程承包项目和工业基础设施建设大幅增加

非洲未来发展的一个关键是非洲国家间及与外部世界的贸易,这需要发展跨国跨区域基础设施,非洲国家也已经意识到这一点,近年来非洲跨国跨区域工程承包项目规模较之以往大为增加就是一个证明。例如,连接南苏丹、埃塞俄比亚与肯尼亚的APSSET走廊、连接博茨瓦纳与纳米比亚的Trans-Kalahari铁路都在建设。展望未来,随着非洲经济的快速增长,一体化的逐步推进,预计这一趋势还将继续。另外,非洲制造业仅占全球制造业1%,占非洲GDP约10%,工业化处于极低水平。非洲国家已经意识到工业化的重要性,正在大力发展工业化,建设经贸园区,这些需要工业基础设施的建设,预计随着未来非洲工业化的发展,工业基础设施建设将大幅增加。

4. PPP模式将会越来越流行

由于资金短缺,非洲国家越来越对由私营部门提供资金承担项目风险的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模式)情有独钟。根据德勤咨询公司2014年的报告,已经有近一半(45%)的被调查企业表示愿意采用 PPP模式。从次区域来看,相对于东非和南部非洲的企业,西非的企业更喜欢采用PPP模式。不过,由于非洲国家普遍营商环境不理想:基础设施短缺、融资不便、制度不全、风险较大等内在的缺陷,预计该模式发展不会太快。

5. 招投标过程透明度和技术壁垒增加

非洲工程承包市场普遍涉及各种复杂的当地规章,包括土地建设、技术要求、建筑许可、专业资格、环境保护等,对国际工程承包商的资质要求和对服务的质量标准要求越来越高,将日益成为工程承包企业进入非洲市场的新的技术壁垒。其中,对我国工程承包企业影响较大的因素主要有当地的技术标准和资格条件限制,以及多个非洲国家对华签证政策的趋紧。此外,近年来,非洲工程承包项目招投标过程透明度日益增加,尤以南部非洲表现最为明显。例如,在莫桑比克(石油天然气的重要输出国),根据其最近通过的竞争法,新近启动的石油开采第六轮的招标程序在经过议会审批后,招标法的法律文本便不再发生改变,通过国家石油公司在伦敦向全球企业发布招标,对所有企业一视同仁。南非、博茨瓦纳、赞比亚还出台了一些反垄断调查,招投标过程透明度日益增加,暗箱操作趋于减少。

6. 市场竞争环境更加严峻,市场多元化发展战略为更多企业采用

近年来,美、日等国也开始加大对非洲国家的贷款规模与中国争夺市场,韩国、巴西、土耳其等国承包商在非洲中低端市场与中国的竞争愈加激烈。而中国企业由于国内劳动力成本提高、人民币升值等因素造成成本优势的日益丧失,企业业务模式同质化程度高,加之行业内分工合作体系尚未成熟,企业精细化管理水平不高等因素,企业竞争优势有所削弱。为了应对日益激烈的竞争,越来越多的工程承包企业以承建项目为契机,实施非洲市场多元化发展战略,进入方式和投资模式日益多元化,日益从设计和建设领域延伸进入投资运营领域,如增加旅游观光、地产开发等业务,从简单的包工头变成投资商。

7. 安全问题仍将继续存在

近年来,非洲大陆政治环境趋于稳定,一些持续多年的热点地区相继降温,和平发展成为非洲国家的共识。不过,总的来说,安全问题依然是工程承包企业在非洲国家面临的重要挑战。在塞拉利昂、刚果(金)、苏丹、索马里、安哥拉、尼日利亚北部、尼日尔三角洲地区以及穆斯林聚居的核心区域,仍然不时面临不稳定的安全局势的威胁。此外,非洲复杂的自然地理环境(非洲地形以高原为主,平均海拔750米,起伏、断崖、沟壑密布)大大增加了企业的施工安全风险。不稳定的安全局势,复杂的地形地貌,再加上疟疾、伤寒、登革热与艾滋病等疾病高发,给中国企业安全施工带来很大风险,安全无疑是最大的问题。

如何开拓非洲工程承包市场

1. 提高国际化思想和能力

目前,国内工程承包企业普遍存在国际化程度较低等问题,如语言能力、思维方式、做事的精细程度以及项目管理能力等,这些都影响着对非工程承包的顺利进行。企业走向非洲,首先在思想上做到国际化,要对非洲东道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情况有一个全面而详实的了解,尊重当地文化、遵守当地法律,学习当地语言,要秉承互利共赢的合作理念,具有风险意识、责任意识和使命意识,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遵守国际通行规则、进行规范的市场化运作、做合格的当地企业公民。特别是,在非洲工程承包市场越来越规范和透明(特别是南部非洲国家)的趋势下,中国企业不能抱有一丝一毫的侥幸心理,一定要遵守当地的法律特别是投标制度和法律,遵循国际惯例,向国际承包工程施工标准靠拢。

2. 增强风险防范意识

首先,应事先了解当地承包市场,对风险加以判断,不盲目进入。如果一国政治上腐败严重,经济上存在结构性问题,社会矛盾频发,要考虑当地政府的支付能力,避免业主违约。其次,成立安全风险防控小组,制定安全风险防控措施,准备风险预案,确定每个风险问题的解决方案,严格安全规定,加强门卫管理和夜间巡逻。风险发生时,要依靠机制避免进一步恶化。第三,尽量实行本地化战略,努力融入当地社会,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第四,可以考虑到多边投资担保机构(MIGA)的成员国肯尼亚、加纳、莫桑比克、博茨瓦纳、纳米比亚、尼日利亚、卢旺达和南非等国进行投资工程承包,降低可能面对的政治及政策上的风险。

3. 多方解决融资问题

如前所述,随着非洲工程市场的发展,PPP等带资承包方式越来越普遍, 项目业主对承包商提出的服务需求的深度和广度越来越高,要求承包商不仅承担项目的施工建设,还要负责项目的开发、规划、设计,甚至是运行管理、融资等。承包商的融资能力已经成为能否赢得工程项目的重要因素, 也会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一个企业常常势单力薄,难以争取到融资。可以考虑合作解决融资问题,把中国在非众多企业相关项目集合在一起,作为一个整体项目去寻找有兴趣的金融企业,以吸引他们的融资支持。也可以考虑设立中非民间基础设施建设基金或类似的专项资金,负责向对非工程承包、基础设施建设的中国企业提供贷款。还可以考虑成立面向对非工程承包企业的担保公司,帮助完善对非工程承包企业的信用体系等。

4. 搞好公共关系

由于一些组织的渗透和影响,加之中国企业本身存在的一些问题,中国企业在非洲正面临着趋于不利的舆论环境,一些非洲国家近年来收紧了对中国人的签证政策就是一例。因此,企业进入非洲工程承包市场,应增强与媒体、非政府组织打交道的意识,可以考虑成立公关部,专门负责与媒体打交道,至少与当地一家媒体和非政府组织保持密切合作关系,与媒体记者、编辑等相关人员交朋友。与当地专业的公关公司建立合作关系,制定有效的宣传计划和组织丰富的宣传活动,当企业为当地社会做了好事、善事时,要懂得借助媒体的力量宣传自己,为企业树立正面形象。

5. 及时跟踪当地政府预算,完善上下游产业链建设

首先,要关注当地政府预算,重点跟踪,确保对外经营和项目实施有的放矢,可以把重点放在追踪当地中央政府预算和地方政府预算上,认真分析各级政府预算和资金变化情况,及时开展重点项目追踪;二是通过提前公关,落实在建项目预算资金,为在建项目提供资金支持;三是根据项目资金变化,控制人员、机械投入规模和工程实施进度,有效化解经营风险。四是要加大与主业相关的产业链建设,化解外部制约因素。例如,可以利用项目实施的机遇和国内一些设计院整合的契机,成立设计咨询公司,提高企业在上游勘测设计上的掌控能力,可以建设碴场、钢厂、门窗厂等,使得产业链建设不断延伸,在适当时候成立房地产公司等相关公司,开展多元化经营,推动承包商向投资商的角色转换。

6. 严格合同管理

要设立专门的合同管理部,配备专职的中方法律专业人员,同时聘请当地知名的律师事务所,为企业提供法律事务服务,最好对外签订的各类合同如承包合同、分包合同等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全部由合同管理部统一审定、把关,从源头上控制经营风险。在签订合同时应写明价格调整条款,还要考虑汇率因素(非洲工程项目一般用当地货币支付),减少价格变动风险和因当地货币严重贬值带来的汇率风险。与中资企业建立有效联系机制,开展国际间交流合作,借鉴先进的管理经验。

7. 推行本土化经营

本土化是跨国企业将生产、营销、管理、人事等全方位融入东道国经济中的过程。本土化经营既是一种管理方式和管理思路,也是中企应当履行的重要社会责任。中企在非洲发展,应充分利用当地人才、技术、市场、资金等资源,在当地形成较为完整的综合服务体系,打造经营管理型承包商,实现从“海外公司”向“本土公司”的转变。在项目设计方面,要注重引入国际上最先进的设计理念,以适应本土化的需要,为业主提供最具当地特色的产品,而不是简单地照搬中国房地产项目的设计模式。

在非洲本土化发展中,应特别重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必须了解企业所处的环境,履行包括环境影响评价和环境质量评价(EIA)在内的环保要求,在开展各项工作前进行环保评估。特别是在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启动之前,需要评估项目对于环境的影响。中企应从本土机构的视角出发,与项目所在地的居民和利益相关方进行充分的沟通,获得对方的理解与支持,使得基础设施建设工程项目的施工与当地环境保护取得双赢。

近年来,中国企业逐步转变“单打独斗”的狭隘理念和“打一枪换一地”的短期思维,“互利共赢”“植根海外、本土化发展”的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会长房秋晨在2015行业年会上表示,中国企业正在积极开展属地化招聘、本地化采购、国际化运营合作,增强长期扎根海外的自主发展能力,打造真正意义的跨国企业。中企在亚非传统市场深入实施本土化发展策略,从员工、业主、合作方、社区和环境等方面积极履行社会责任,赢得了东道国和国际社会的赞誉。

(本文节选自:刘青海《探访非洲工程承包市场》,中国商务新闻网《中国承包商加强非洲本土化发展》;南通走出去服务平台编辑整理)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