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外贸竞争力“两手都要硬”
不久前,商务部印发《商务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规划纲要》以五大发展理念为统领,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更加注重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更加注重贸易与产业、内贸与外贸、投资与贸易的衔接和联动,更加注重区域协同开放和协调发展,更加注重提升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为了让读者更好了解《规划纲要》,国际商报特开辟专栏,全面解读商务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
今年上半年,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11.13万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3.3%,显示出我国外贸发展的压力仍在不断加大。
已发布的《商务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未对货物贸易设量化指标,只提出“努力实现货物贸易出口增速高于世界贸易增长水平,进口规模扩大”的定性目标。这也再次证明稳外贸任务的长期性和艰巨性。
专家指出,“十三五”期间,在我国向贸易强国迈进的过程中,除了通过提升质量等方式打造外贸新优势之外,也要注重通过引导加工贸易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等方式巩固传统外贸优势。在学习和借鉴他国经验的同时,探索适合本国的发展模式,走自己的路。
打造竞争新优势势在必行
“今年以来,大宗商品价格下跌、美联储加息预期升温、新兴经济体经济出现衰退等因素,导致国外需求大幅下降。未来外贸低迷仍将持续一段时间。”商务部研究院中国对外贸易研究所所长李健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李健认为,去年外贸增速下降,今年情况虽有所好转,但外贸增速由负转正的可能性不大。
对于外贸今后面临的形势,《规划纲要》称,当前,我国外贸下行压力持续加大,既与外部需求不振密切相关,也是外贸结构调整滞后等深层次矛盾长期积累的结果,迫切需要转换增长动能和竞争优势,推动对外贸易从数量扩张转向质量提升,从大进大出转向优进优出,提高外贸整体竞争力。
具体而言,以品牌建设与经营为例,《规划纲要》提出,要加快培育外贸知名品牌,鼓励培育区域性、行业性品牌。支持企业、行业组织参与国际标准制定,推动我国标准国际化,支持通信等领域技术标准在海外推广应用。
李健表示,在外贸持续低迷的情况下,中国迫切需要通过提升质量、打造品牌等方式打造外贸竞争新优势。他建议中国企业转变发展方式,深入、细致研究产品市场定位,确立精准的品牌战略,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和服务为核心的出口竞争新优势。
传统优势不能丢
打造外贸新优势,是否意味着彻底放弃传统优势?《规划纲要》提出,要巩固和提升外贸传统竞争优势,坚定不移调结构,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做强一般贸易,提升加工贸易,促进外贸新业态发展,进一步优化国际市场布局、国内区域布局、外贸商品结构、经营主体结构和贸易方式。
李健认为,此前我国外贸的竞争力主要依赖低廉的劳动力价格等,目前这一优势已难以为继。从发展经验看,我国外贸的传统优势在过去二三十年逐渐形成并发挥作用,新优势的形成也需要时间。“在这个过程中,巩固传统优势和打造新优势应同时进行。”李健说。
国务院下发的《关于促进外贸回稳向好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支持加工贸易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在全国范围内取消加工贸易业务审批,健全事中事后监管机制等政策措施。“我们希望东部地区转移的这部分能够更多地向中西部地区去,向境外的转移少一点、慢一点,尽可能把加工贸易多留在国内。”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在今年5月举行的商务部例行发布会上表示。
李健建议中西部地区发挥优势,引导加工贸易转移,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同时也要提升加工深度,提高产品附加值。
李健强调,创新发展是外贸转型升级必经之路。此前我国采取的是模仿、复制的发展模式,但随着我国向贸易强国迈进,与发达国家在某些领域的竞争伙伴关系越来越明显,必须进行技术创新和经营业态创新,如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发展电子商务等。“未来学习和借鉴他国的经验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探索自己的发展模式,走自己的路。”李健说。(中国商务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