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秋晨:中英合作具有高度的互补性
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会长房秋晨在出席6月3日举行的第七届国际基础设施投资与建设高峰论坛平行论坛4:“中英基础设施联盟合作研讨会-中英基础设施合作新机遇”时表示,英国的北方振兴计划与“一带一路”倡议遥相呼应,为两国合作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大力推动中英在基础设施建设上的合作,与英国贸易投资总署举办了圆桌会议,推动了很多项目的成功落地。去年在习主席访英期间,举行了中英合作论坛等活动,探讨了基础设施建设的合作,交通、可再生项目等议题取得了很好的成效。我们也看到越来越多的承包商会会员企业在英国参与了重要的项目,例如中国建筑联合英国本土的承包商承包了万达等项目,中广核和法国电力集团签约了协议。
中英合作具有高度的互补性,空间巨大。近年来,尽管国际形势严峻,但中国对外承包工程行业在海外市场快速发展,“十二五”期间呈现了两位数增长,去年合同额达到210亿美元。除了传统的市场以外,目前中国企业在欧美的发达市场也取得了突破,像今天展开的中英基础设施论坛,我们会有更多的承包商会会员企业与英国企业合作,进入英国、第三方市场。双方的投资、并购、PPP领域也会取得进展。
中国企业已经形成了各方面的产业链条,在电力、水利建设等领域也具有竞争力,特别是在高铁、核电领域,装备技术非常突出。英国企业在国际工程领域有非常突出的优势,例如英国是设计强国,英国的标准在全球的普及率和使用率非常高,英国公司有非常传统、非常高的技术水准,特别是当前流行的PPP项目,世界各地都在推广,英国又是PPP模式的发源地,也是采用PPP模式最典型、最前端的国家。
相信中国和英国企业在很多其他领域也将进行合作。英国企业在投融资、项目运营、咨询服务领域有着非常成熟和先进的经验,值得我们会员企业学习。中英企业都有各自的优势,互补性强,双方合作一定是相得益彰,无论是在双方还是在第三方市场都有广阔的空间,新能源、城市的更新改造将成为中国投资英国的热点领域。在非洲市场等第三国投资,也有很好的市场。英国与很多发展中国家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包括语言、文化各个方面,而中国企业在市场、能力上与英国有互补性,两国的专业团队在全球范围上实施一系列的基础设施项目强强联合,我们能在非洲,乃至在“一带一路”沿线等国家取得新的进展。
第二,中英基础设施合作需要加强合作,共同形成合力。双方在基础设施方面的合作意愿是非常强烈,也有一些项目在推动当中,合作的规模与两国的合作潜力相比,还是不匹配的。双方应该在信息交流、政策支持等方面要加大力气,特别是两国的政府也要进行推动,才能真正做到两国企业互信互利、共赢。(一)加强法律环境,投资项目、招投标方式的交流,增强双方企业的理解,消除合作的障碍。(二)加快金融合作,为开展第三方市场提供融资支持,用好欧洲投资银行、亚投行、丝路基金等平台。(三)加强推介,鼓励更多的企业加入到两国合作中来。
第三,中英基础设施进一步健全,切实地加大推动作用。目前中英基础设施合作还处在起步阶段,也面临很多的障碍和困难,相信通过今天的论坛,双方的合作会有快速地发展。
面对未来巨大的合作空间,两国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也通过密切地沟通进行协调,需要广泛宣传,今天的论坛就是很好的方式。为了解决困难和障碍,双方要健全合作机制,共同推进设立中英基础设施联盟,希望双方发挥业界沟通交流、信息传递的桥梁作用。承包商会愿在中英基础设施合作中,一如既往发挥桥梁作用,做好服务和有关工作。
(来源:国际工程与劳务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