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外贸创新大家谈(下)
专家圆桌
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国际合作室主任、研究员张建平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信息部副部长、研究员王军商务部研究院对外贸易研究所副主任、研究员梁明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倪月菊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
(排名不分先后)
创新外贸策略、以工匠精神打造“中国制造”之魂、充分挖掘服务贸易蕴含的潜力、促进外贸体制机制焕发新活力、创新外贸企业组织结构……在本报特邀的业内专家眼中,中国外贸创新路径多、空间大,创新将成为当前中国外贸回稳向好、今后长远健康发展的强劲动能。
外贸创新“落子”五大领域
倪月菊:外贸创新应主要体现在以下五方面:
第一,进出口策略的创新。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把与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国际产能合作与对外援助、项目规划、亚投行的项目贷款和政府的援助项目等紧密挂钩,在政府的协调下,通过大型、重点项目带动相关原材料及机械设备等出口。如日本就是通过ODA(官方开发援助)项目,带动了大量的进出口。
第二,外贸企业组织结构的创新。要鼓励大型外贸企业朝大型综合商社方向发展。例如日本的大型商社在日本外贸中起着信息收集、市场拓展、生产组织、金融支撑等综合的带动和促进作用。中国的外贸企业往往过于侧重贸易,功能单一,综合带动外贸增长的能力有限。
第三,出口产品的技术和质量标准的创新。虽然这些年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中国制造”在设计、技术标准和质量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与国外的差距在逐步缩小,但仍有很大的潜力可挖。这就需要政府和企业共同努力,以“工匠精神”打造中国制造之魂,不断提升产品的技术标准和水平,制造出高质量的中国品牌产品。
第四,企业海外推广策略的创新。政府要协助企业在国际市场上提升知名度。目前中国制造虽然在质量上有很大提升,但在国际市场上,特别是在发达经济体中依然是质低廉价的代名词,这成为制约出口企业利润和拓展市场的主要因素。因此,企业有必要在海外策略推广上下功夫,展示“中国制造”和中国企业的质量和内涵。
第五,外贸环境的创新。继续推进通关便利化改革,提升通关便利化水平,包括推进电子口岸建设、推动全国通关一体化和检验检疫一体化,强化互联互通等。
四措并举促外贸结构优化
温彬:我国已是世界第一货物贸易大国,在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迈进的过程中,应加快实现从规模增长向结构优化的转变,具体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是促进进出口结构平衡。要鼓励高新技术、稀缺资源、能够满足广大群众消费升级需求的产品的进口。二是提高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比重。我国已在高铁、核电、部分高端装备制造领域具有世界级竞争力,随着我国从“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的转变,高附加值产品出口比重也会随之提升。三是提升一般贸易方式在对外贸易中的比重。四是提升服务贸易比重。目前我国服务贸易约占货物贸易的10%,与发达国家的20%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因此,扩大和提高我国服务贸易的规模和质量成为当前推动我国外贸转型升级的当务之急。
我国正在大力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服务业在我国有巨大的发展空间。目前,我国服务业总体发展水平不高,在对外服务贸易中,主要集中在旅游、运输等低端领域。扩大和提高对外服务贸易的规模和比重,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有利于我国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使国内服务贸易快速发展。
外贸创新核心落点在企业
梁明:2015年,受外需低迷、内需放缓、价格下跌、要素成本持续快速上升等因素的叠加影响,我国全年货物贸易进出口下降7%,出口下降1.8%,进口下降13.2%。今年前4个月,我国外贸进出口额仍在延续2015年整体下滑势头,出口和进口同比分别下降2.1%和7.5%,外贸形势严峻复杂。
面对外贸下滑的严峻局面,今年2月22日~3月1日,商务部组织了17个调研组,对我国外贸企业的经营运行情况进行了专项调研。调研覆盖了进出口额占全国97%的20个省区20大出口行业的200家重点企业。从调研情况来看,虽然当前外贸形势异常复杂严峻,但凡是创新较好的企业,其受到的冲击也较小,很多自主创新能力较强的企业反而逆势抢占了国际市场,取得了不俗的业绩。整体而言,创新仍然是外贸企业的核心灵魂,中国的外贸发展应该坚定不移地走创新发展之路。
中国外贸创新之路应如何走?我认为,外贸的创新关键在企业,核心也在企业,而外贸企业发展的核心则在研发、技术、品牌、质量和渠道上。
一是企业要持续关注核心主业。被调研企业中经营状况较好的多数在持续关注核心主业,基本没有介入其他非核心领域,持续的主业经营使得企业逐渐具备了世界范围的核心竞争力。如生益科技有限公司一直专注于覆铜板生产领域,以60万美元购买一个配方作为基础产品,目前已研发衍生出40多种产品,从代工贴牌企业一跃升级为行业领袖。
二是企业要持续研发和进行技术创新。被调研企业中出口额增长较快的普遍重视技术创新,普遍舍得在研发上投入,持续的研发投入和创新使得企业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如华为公司将销售收入的10%投入研发,累计研发投入达1900亿元,从2G时代的买专利,逐渐发展成为4G、5G时代的引领者。在去年举办的LTE世界峰会上,华为获得全球首个5G大奖——5G杰出贡献奖。
三是企业要持续培育自主品牌。被调研企业中逆势出口大增的均持续关注自主品牌建设,持续培育自主品牌。经过不断的经营和投入,自主品牌的国际影响力和社会认知度普遍提高。如云蝠集团由原来的贴牌生产主动向自有品牌发展,目前其自主品牌的国际市场认知度与日俱增,自主品牌出口额在出口总额中的占比已达50%。
四是企业要持续提升产品质量。品牌是企业的灵魂,产品质量则是企业的生命。被调研企业中凡是表现较好的均高度重视产品质量,力争出厂产品无质量问题。如银辉玩具有限公司专门设立了产品安全实验室,采购的原材料批批无缝检验,出厂产品无遗漏全部检验,从不为接单而降低产品质量标准。
五是企业要持续创新商业模式。被调研企业普遍关注商业模式的创新,注重销售模式的创新,线上线下同时销售。如小笨鸟整合全球成熟的知名电商平台(目前已整合了45个国家和地区的75个站点),国内企业可将商品“一键发布”到全球平台上来,2015年该公司B2C出口额近4亿美元。
外贸体制机制亟待创新
张建平:第一,外贸发展的战略思维和发展规划要有创新。在中国成为全球最大货物贸易国的背景下,外贸发展不应再一味追求规模和速度,而要追求质量和附加值;不应再一味追求出口,而要把进口和出口放在同等重要地位,特别是要采取综合措施,加大实施进口战略力度,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包括逐步降低进口产品关税、设计合理的进口环节增值税和消费税、加快内贸体系改革,减少营销层次与环节和各种不合理税费、降低仓储物流成本等。
第二,当前最重要、最紧迫的是外贸体制机制创新。加快推进自由贸易协定网络,也就是大自贸区网络的建设,通过采取贸易便利化改革措施和加大宣传培训力度,鼓励和吸引企业主动利用自贸区的制度安排提升贸易效率;加快国内自贸试验区经验的复制推广,尽快从“1+3”模式推广到“1+3+N”模式。这需要国内4个自贸试验区加快形成风险可控的运营模式,供其他地区参考,加快自贸试验区立法进程,建立标准体系并设置相关门槛,避免出现一窝蜂现象。
第三,创新外贸发展方式。
在跨境电商实行新税制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跨境电商的相关政策法规体系的建设,使跨境电商发展有规可循;加快跨境电商试点城市成功经验的总结与复制推广;明确发展跨境电商的重点贸易伙伴和推进措施。
第四,推进制造业的产品创新。包括设计创新、功能创新和技术创新等,鼓励生产有品牌、有质量、有信誉的外贸产品,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让自主创新企业和自主知识产权产品有成长空间与环境。
第五,探索新的外贸增长空间。重点围绕“一带一路”建设,以国际产能合作为依托,通过加大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力度和对外援助力度带动外贸增长,创造新的外贸增长点。
新科技、新产业、新区域、新红利成创新驱动力
王军:第一,紧跟新科技步伐。密切跟踪新一轮产业和科技革命的趋势和变化,提升我国科技创新能力特别是自主创新能力,改变在关键领域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真正掌握竞争和发展的主动权,既要争取在核心技术上取得国际领先地位,也要努力保持在传统工业上的国际竞争优势。
第二,培育新产业动能。特别是注重发展以新能源、新材料、智能制造、纳米技术、机器人、移动互联网、跨境电商、大数据、云计算、生物工程等为代表的新兴产业,使这些代表未来发展方向的新兴产业不断成长为新的主导部门,并以此不断改造提升传统外贸产业,培育和聚集世界级企业,掌握产业研发和营运环节,谋求掌控国际产业链的核心环节,创造或带来更多的价值增值,不断提升我国外贸的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为经济发展释放新的动能。
第三,挖掘新区域潜力。随着“一带一路”、京津冀、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的逐步实施,以及“十三五”规划中关于城市群、自贸区、国家级新区、各类试验区的探索创新,这些区域也将为未来外贸发展提供更加广阔的市场和回旋余地。
第四,探寻新红利来源。未来我国发展新红利主要体现为新一轮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构建,各项改革开放措施的出台落实。尤其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不断深化,必将使我国对外贸易体制机制不断优化完善,更加适应当前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更好发挥我国外贸综合优势。(国际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