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走近中国:黎巴嫩葡萄酒开启芳香之旅

来源:驻黎巴嫩使馆经商处

俯瞰贝卡谷地,对望巴克斯神庙,圣托马斯城堡里忙碌着一家人。他们的葡萄酒远销海外,正当收货季节,一家人携数位工人在庄园内剪枝、传运,在地中海浓烈的阳光下,他们脸庞通红,汗水肆意。

和满窖待酿的葡萄酒一道, 一场芳香之旅正悄然发酵。它跨越欧亚大陆,穿行新的丝路,向有着同样历史韵致的东方国度靠拢。近日在中国宁夏举办的2017中阿博览会上,来自黎巴嫩的葡萄酒芳香而至。

娜塔莉便是坐落在黎巴嫩贝卡谷地上的圣托马斯城堡的女主人,她的父辈、祖辈都是酿制葡萄酒的手艺人。“1888年,我的祖辈Joe-Assaad创建了圣托马斯酒庄,他毕业于法国蒙彼利埃大学,目标是酿制最精致的葡萄酒。”提起自家百余年的葡萄酒酿造史,娜塔莉深邃的目光中,使命感便多了起来。

“我们的产品有65%~70%走进了国际市场,法国,德国,比利时,瑞士,英国,美国和日本。”娜塔莉说,“畅销欧美,但尚有不少中国人不知黎巴嫩有地道的葡萄酒,更不知其深厚的历史背景。”

其实,与圣托马斯隔山相望的巴克斯神殿,正是黎葡萄酒悠久历史的一位沉默的见证者。2000年前,罗马人把酒神巴克斯神殿建在了黎巴嫩的巴尔贝克,即当今的世界遗产“巴尔贝克遗址”。雕刻在神殿大门上的葡萄藤叶,似乎说明这位千古风流人物,也是个葡萄酒爱好者吧。

追溯黎巴嫩的葡萄酒历史,这位酒神恐怕也不是第一个吃葡萄的人。根据考古研究,葡萄酒历史已经有6000年。酿酒的葡萄品种最早起源于中东地区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后被带到了埃及和腓尼基(即现在的黎巴嫩),然后才被引入到西欧地区。

可见,黎巴嫩人酿制葡萄酒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

所以,娜塔莉对她的生产工艺和葡萄酒品种如数家珍。和黎巴嫩很多酒庄类似,虽然引进了现代工艺,圣托马斯的酒庄多少带有手工作坊的特点,沿袭百年并不断改良的发酵、蒸馏工艺,免去了流水线的粗粝与千篇一律。“这样的酒水更有韵味甚至情感。”娜塔莉说。

对于娜塔莉而言,黎巴嫩独特的四季变换是她靠天吃饭的本钱,她希望中国消费者更加深入地了解,“就葡萄生长而言,地中海和半大陆性气候绝对是得天独厚的,圣托马斯葡萄园的土壤则由石灰石和鹅卵石粘土组成。因此,这里的葡萄格外甘甜且滋味浓郁。”因势利导,娜塔莉的庄园里有很多品种。“赤霞珠、西拉、梅洛、小维多、格拉纳克、辛索、黑比诺、霞多丽、维奥尼、长相思不一而足。”娜塔莉说。

“近年来,圣托马斯城堡获得了很多国际和国内的奖项,成为黎巴嫩葡萄酒产业的象征,自2002年起,圣托马斯已经获得了超过80枚奖牌。”娜塔莉介绍说,“我们年产量比增10~15%左右,在欧美国家站住了脚,且认可度较高。”中国二字,在圣托马斯的国际版图中,略显神秘,却让她心向往之。

一次“偶然的”香港之行,让她的目光聚焦在了遥远的东方。

2014年,圣托马斯参加了香港国际美酒展。展会上,娜塔莉结识了一些东方面孔。“一些内行人还是比较认可我们的。但也有不少人甚至不知道黎巴嫩产葡萄酒。”那次展会上,真诚的态度和过硬的品质让娜塔莉很快有了斩获,“这些了解黎巴嫩葡萄酒的中国商人提出与我合作,通过委托代理的方式把我们的酒卖出去。”

这让娜塔莉看到了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我们需要寻找帮助我们在中国推广圣托马斯或者说是黎巴嫩葡萄酒的合作伙伴。”

娜塔莉当然是个行动派,“中国和黎巴嫩贸易往来已久。特别是现在,中国对于黎巴嫩的农产品有了更为深入的认知,比如橄榄油,比如我们的葡萄酒。”她补充说,“中国消费者对来自世界不同国家的葡萄酒兴趣渐增,为什么不是来自黎巴嫩的异国情调?我们有足够的资格进入中国市场。”

接下来,娜塔莉和家人将远赴中国江西,进行一场遥远的属于葡萄酒的芳香之旅。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