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对外投资 → 动态 

中国海外投资潜能巨大 专家建议科学预判投资成本风险

中国企业海外投资持续升温,中国资本(00170)成为重塑全球经济格局的核心动能之一。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原院长霍建国19日在“海外投资:全球视野与中国潜能”JIC投资沙龙上表示,关于海外投资,无论政府和企业目前都有巨大的潜能还有待于发挥,尤其是一带一路潜能巨大。随着中国的海外利益在上升,中国应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企业也应不断把控风险,提高竞争能力。

  商务部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9个月我国对外投资规模持续放大,我国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1342.2亿美元,同比增长53.7%,较去年全年的1214.2亿美元,增加128亿美元,较去年同期全国吸引外资950.9亿美元高出391.3亿美元。

  今年1-9月,中国企业共实施海外并购项目521个,实际交易金额674.4亿美元,已超过了2015年全年总额,同时投资领域持续深化,逐步积极以产业转型、创新驱动、消费升级,一带一路等投资主题。

  随着中国的产业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中国的海外并购也在发生变化。5到10年前中国的海外并购交易基本超过50%集中在石油矿产等自然资源领域,而最近的两三年,技术进步和消费升级,已经成为并购的主要目的,先进制造消费等产业的海外并购交易已经占到了2015年的50%以上。

  建投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张欣韵表示,国内增长潜力已接近饱和,中国的龙头企业自然地将眼光投向具有先进技术和品牌市场容量大,法制健全的发达国家中的同行业领先公司。他建议企业抓住目前中国技术结构、产业结构、组织结构调整积极以技术进步和消费升级为主线进行投资,专注于先进制造、消费服务、医疗、环保、文化传媒等几个领域,行业产业进行系统性的投资和布局,同时整合全球的资源和市场,力图成为中国核心关键产业的资源整合者。

  上个月,商务部、国家统计局、国家外汇管理局联合发布了《2015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下称《公报》)。《公报》数据显示,中国首次成为了资本净输出国。中国2015年对外直接投资流量创下了1456.7亿美元的历史新高,仅次于美国,跃居全球第二。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1.09万亿美元,位居全球第八,2015年末中国境外企业资产总额达4.37万亿美元。

  中国建投集团常务副总裁顾建国表示,政府与市场的双重推动下,中国资本频频出海,深刻影响着全球经济产业的发展趋势。但同时跨境投资中的复杂因素,也在考验着每一个跨境并购的中国企业,机遇与风险并存。

  商务部国际贸易谈判副代表张向晨在9月22日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在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数量规模迅速扩大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部分企业开展境外并购存在盲目性,少数企业境外并购面临高债务的财务风险,还有些企业在海外并购时遇到国外安全审查的干扰。

  霍建国认为,海外投资当前遇到的主要问题是风险问题。外部风险主要是金融市场的风险,包括汇率风险、大宗商品市场风险包括及传导出来的一些投资风险;内部风险最大的是用人风险。 目前中国企业适应国际投资环境、驾驭跨国企业的能力和水平仍然有待于提高。 提醒企业要深入去了解把握国际市场的行情,以及现在市场变化。

  建投华科首席投资官、中建投资本董事长单学认为,中国企业在海外并购中存在的众多困难与不足主要表现在并购战略不清、尽职调查专业能力不足、对并购规则不熟悉等方面。对海外企业管理经验的缺乏和与并购标的所在国的文化差异也为并购后整合带来了困难和障碍。

  张欣韵表示,跨国公司的治理也充满了挑战,特别是对于普遍缺乏海外运营经验的中国企业而言,许多中资企业一厢情愿地认为就是保留性的管理层,就可以高枕无忧,就可以保持公司运营的被收购标的运行的稳定,那蜜月期过后,文化差异、战略执行、以及董事会和管理层之间的博弈都会使公司治理充满了挑战。

  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研究员胡迟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中国投资者应做好预案,科学预判投资的成本与风险,全面了解投资环境,开辟多元化的信息渠道,深入了解当地的经济环境、社会现状、政策法规、行业规定等。

  他建议,必须要熟悉当地国的政治、经济以及社会和法律方面具体的要求,比如有些国家对于环保、有些国家对于企业体制方面的要求都非常严格。必须要慎重考虑投资环境、投资政策,以及在签订协议之后,如何使协议真正落实到实处等。

  9月30日,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商务部研究院共同发起的“中国企业海外可持续发展”项目在美国纽约联合国总部举行了推介会,旨在提升中国企业海外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中国企业更好地与国际社会和谐共赢发展。

  此项目的负责人、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处长张金城此前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应倡导中国企业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回应国际社会,包括加入相关的国际倡议,让企业标准和国际接轨,实现企业数据披露的更加透明化,从而帮助中国企业更好地和国际接


来源:国际劳务和海外工程研究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