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65国国别市场指引——印度

 印度自然资源丰富,国内市场规模大,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印度政府高度重视基础设施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在制定的国家十二五规划(2012-2017年)中,计划将基础设施的总投资额翻番,达到40.9万亿印度卢比,使基础设施投资占国家GDP的比重提高到10.5%。重点发展领域涉及公路、铁路、港口、机场、电力、通讯、油气管道和灌溉等。

  印度电力推行私有化,但私人和外国投资没有达到预定目标,印度电力供应力不足,高峰时电力短缺约为11%-18%,且随着高耗能行业的快速发展,印度在未来十年内的电力短缺问题将持续存在,因此,印度对电力投资的需求巨大。目前,印度政府投资电站项目众多,但是印度政府为保护本土企业,会对外国承包商设置苛刻的资审条件,如要求在印度境内具备主机生产设施等。

  印度被认为是全球最具潜力的钢铁产业中心之一,受基础设施建设、住房建设以及制造业活跃的支撑,印度钢产量增长较快。印度钢铁新政提出,2019-2020财政年印度钢产量将增加到1亿吨,年均增长率达到7.3%,为此需要约440亿美元的投资。该政策旨在鼓励提高钢铁产量,在生产成本、产品质量和产品结构以及生产效率等方面增强全球竞争力。在供给方面,政府将鼓励增产,在程序和政策上消除原料获得渠道的瓶颈,鼓励技术研发、人力资源以及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投资。

  印度公路网密布全国,公路承运量占全国总运量的近80%和货运量的近60%。虽然印度公路里程较长,是世界上最大的公路网之一,但是道路质量较差。相对于印度经济的高增长率来说,落后的公路交通已经成为其经济发展的瓶颈。根据印制定的国家高速公路发展计划(NHDP),计划分几个阶段升级5.4万公里的国家级高速公路,总投资大约在3万亿印度卢比。在NHDP计划启动之后,印度的公路质量和运力得到改善。但同时,公路发展计划遇到了很多问题和挑战,主要是征地问题、行政审批、设计变更、资金落实等问题。

  印度铁路网是世界上继美国、俄罗斯和中国之后的第四大铁路网,大部分修建于印度独立之前,设施陈旧。目前,印度铁路系统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运力不足和运行安全问题。面对公路运输的竞争,铁路部门又未能及时改善基础设施和运营管理,铁路运输的份额逐年下降。印度铁道部已认识到铁路基础设施进行升级的必要性,并于2009年制定了“2020年远景规划”,提出了一系列的线路改建造、升级和设备采购等目标。根据规划,印度铁路每年完成线路新建、复线改造或电气化改造长度共约6300公里,但完成有难度。

  印度有13个主要港口和60个运营中的非主要港口,承担印度外贸货物体积95%和货物价值70%的运输,直接影响着印度的对外贸易地位。印度政府计划到2020年,对主要港口进行1.3万亿印度卢比的投资,其中80%拟使用私人投资,拟建设424个项目,非主要港口投资1.7万亿印度卢比,其中96%拟使用私人资本,项目实施方式均为BOT或PPP模式。

  总体来看,印度基础设施建设市场主要有以下特点。一是从项目开发模式来看,大部门项目均引入私人资本,采用BOT或PPP模式开发。但印度的PPP项目模式尚不成熟,法规监管环境不能保证项目风险在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之间的合理分担,影响对私人部门投资的吸引力。二是从竞争主体来看,参与企业不断增加,市场竞争逐渐加剧,整体的利润率呈下降趋势。三是从法制环境来看,印度市场法律体系相对健全,执行也较为严格,特别是在劳工准入、税收、项目管理、施工技术以及环保等方面均有严格的要求,且各项审批时间较长,需要承包商具有较强的综合履约能力。四是从项目实施情况来看,普遍存在严重的拖期和预算超支现象。

来源:国际工程与劳务杂志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