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临人民币贬值压力 大宗商品市场短期难以转暖
2069
“从2015年11月中旬,人民币就已经开始新一轮贬值,到2016年1月7日,人民币兑美元延续跌势,与中间价双创近五年新低。与此同时,大宗商品市场上,除黄金以外的品种纷纷走低,其中纽约原油和布伦特原油双双跌至过去13年来最低点。在中国经济增速下行、需求减弱的背景下,人民币贬值利空大宗商品走势,短期内难以迎来转机。
1月19日,中国人民银行授权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5596,较1月18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5590小幅下跌6个基点,人民币持续走弱,表明人民币仍面临贬值的压力。
从2015年11月中旬,人民币就已经开始新一轮贬值,到2016年1月7日,人民币兑美元延续跌势,与中间价双创近5年新低。与此同时,大宗商品市场上,除黄金以外的品种纷纷走低,其中纽约原油和布伦特原油双双跌至过去13年来最低点。有分析认为,在中国经济增速下行、需求减弱的背景下,人民币贬值利空大宗商品走势,短期内难以迎来转机。
人民币贬值不会是长期状态
自2011年以来,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就处于“熊市”状态,其中“中国因素”是全球大宗商品市场备受关注的关键因素。当前,由于中国工业生产疲弱引发的消费大幅放缓,已经引发人民币汇率明显下滑。
然而,虽然人民币贬值将给中国经济带来提振,并可支撑出口,但问题在于贬值会有成本。一方面是信誉上的损失,另一方面中国可能将更难吸引外资或导致资本外流。
中国经济下行,金融风险上升,美联储加息,中外利差收窄,使人民币汇率贬值预期加强,尤其是“8?11新汇改”(中国央行自2015年8月11日改变中间价报价制度)以来,短期资本倾向于流出。
事实上,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下跌意味着人民币已经贬值。人民币贬值使得出口产品的价格更加便宜,从而促进出口,刺激国内经济,解决了中国经济增长放缓的问题。因此,人民币贬值具有两个作用,一是短期可以刺激中国国内经济,二是长期可能会使中国成为全球经济的领导者。有出口商认为,人民币贬值对于出口型企业而言是利好消息,有利于中国出口企业降低成本、增强出口产品的竞争力。虽然人民币贬值有利于出口型企业,但人民币贬值主要是针对美元的,其他诸如欧元、加元都没有大的变化,贬值带来的红利并没有显现出来。
由于中国政府希望扩大人民币在全球的影响力,包括加入特别提款权等,如果人民币一直贬值,会使一些保有人民币作为外汇储备的国家亏损,那么其他国家就不会保有人民币,所以人民币贬值不会是长期状态。
走势在于供需基本面
长期以来,在国际市场上影响大宗商品最大的货币就是美元。当美元贬值时,全球大宗商品普遍保持强势;当美元升值时,全球大宗商品将出现回落。如今,人民币贬值自然使得美元更强,但是否对大宗商品市场真正产生影响,关键在于人民币能否出现趋势性的贬值。方正中期期货外汇研究员季天鹤认为,人民币贬值主要从两个渠道影响大宗商品。一是人民币贬值使大宗商品的人民币计价更高,这会降低中国对于大宗商品的需求。二是人民币贬值引发市场进入低风险偏好模式,市场抛出大宗商品,追求低风险资产,从而导致大宗商品价格下降。
但也有观点认为,人民币贬值将直接和间接对中国大宗商品带来支撑。直接方面,中国是大宗商品的重要进口国,有色金属、原油和铁矿石等大宗原材料对外依赖度很高,如果人民币持续贬值,国际市场上以美元计价的货物进入中国后,导致人民币计价的成本出现上涨,大宗商品的走势将获得支撑。间接方面,人民币贬值将有利于中国国内加工、制造等出口行业,激活国内商品的消费需求,能对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形成利多。不过,人民币对美元双边汇率的变化与美元对其他主要货币汇率的变化方向和幅度基本相符,人民币汇率对“一篮子货币”仍保持基本稳定,因此决定大宗商品走势的依然是其基本面供需双方的博弈。
短期内难以迎来转机
2015年11月19日,高盛集团报告称,2016年新兴市场资产反弹所面临的最大风险是人民币“大幅贬值”,其中,中国经济形势与美元升值的步调对决定人民币大幅贬值的风险更加重要。实际上,人民币贬值直接影响到了其他国家,尤其是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因此,大宗商品总体趋势,最终还是要根据全球经济状况以及美联储货币政策这两个层面去考量。
不过,作为全球最大的大宗商品交易市场和消费国,中国提出供给侧改革并决心化解过剩产能,对全球大宗商品市场来说,有望开始逐渐企稳。短时间内,少量的去产能或者去产能力度不足,对于铁矿石、钢铁和有色等大宗商品而言不足以逆转供需失衡的格局,价格不会出现立竿见影的扶持作用。从长期来看,随着产能过剩问题逐步得到解决,供需恢复到基本均衡,大宗商品价格将会恢复到合理水平。生意社首席分析师刘心田认为,由于体制与市场存在矛盾,市场变化快而体制机制结构等变化慢,企业对市场的反应总存在滞后性。同时,去产能需要2~3年才能有较明显效果,且去产能动是在市场下滑动之后开始的,因此并不能期望大宗商品市场立即转暖。
1月17日,中国人民银行下发《关于境外人民币业务参加行在境内代理行存放执行正常存款准备金率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决定自1月25日起,对境外参加行存放在境内代理行等境内银行的境外人民币存款执行正常存款准备金率。
市场人士认为,《通知》旨在进一步锁定离岸人民币流动性,提高离岸人民币利率,从而达到打击做空人民币的目的。短期内,人民币贬值预期难以消退,预计中国人民银行仍将一方面通过消耗一定外汇储备来应对人民币贬值压力,另一方面保持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的基本稳定。但未来市场,人民币汇率依然是判断大宗商品价格趋势的核心要素。(中国工业报)
“从2015年11月中旬,人民币就已经开始新一轮贬值,到2016年1月7日,人民币兑美元延续跌势,与中间价双创近五年新低。与此同时,大宗商品市场上,除黄金以外的品种纷纷走低,其中纽约原油和布伦特原油双双跌至过去13年来最低点。在中国经济增速下行、需求减弱的背景下,人民币贬值利空大宗商品走势,短期内难以迎来转机。
1月19日,中国人民银行授权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5596,较1月18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5590小幅下跌6个基点,人民币持续走弱,表明人民币仍面临贬值的压力。
从2015年11月中旬,人民币就已经开始新一轮贬值,到2016年1月7日,人民币兑美元延续跌势,与中间价双创近5年新低。与此同时,大宗商品市场上,除黄金以外的品种纷纷走低,其中纽约原油和布伦特原油双双跌至过去13年来最低点。有分析认为,在中国经济增速下行、需求减弱的背景下,人民币贬值利空大宗商品走势,短期内难以迎来转机。
人民币贬值不会是长期状态
自2011年以来,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就处于“熊市”状态,其中“中国因素”是全球大宗商品市场备受关注的关键因素。当前,由于中国工业生产疲弱引发的消费大幅放缓,已经引发人民币汇率明显下滑。
然而,虽然人民币贬值将给中国经济带来提振,并可支撑出口,但问题在于贬值会有成本。一方面是信誉上的损失,另一方面中国可能将更难吸引外资或导致资本外流。
中国经济下行,金融风险上升,美联储加息,中外利差收窄,使人民币汇率贬值预期加强,尤其是“8?11新汇改”(中国央行自2015年8月11日改变中间价报价制度)以来,短期资本倾向于流出。
事实上,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下跌意味着人民币已经贬值。人民币贬值使得出口产品的价格更加便宜,从而促进出口,刺激国内经济,解决了中国经济增长放缓的问题。因此,人民币贬值具有两个作用,一是短期可以刺激中国国内经济,二是长期可能会使中国成为全球经济的领导者。有出口商认为,人民币贬值对于出口型企业而言是利好消息,有利于中国出口企业降低成本、增强出口产品的竞争力。虽然人民币贬值有利于出口型企业,但人民币贬值主要是针对美元的,其他诸如欧元、加元都没有大的变化,贬值带来的红利并没有显现出来。
由于中国政府希望扩大人民币在全球的影响力,包括加入特别提款权等,如果人民币一直贬值,会使一些保有人民币作为外汇储备的国家亏损,那么其他国家就不会保有人民币,所以人民币贬值不会是长期状态。
走势在于供需基本面
长期以来,在国际市场上影响大宗商品最大的货币就是美元。当美元贬值时,全球大宗商品普遍保持强势;当美元升值时,全球大宗商品将出现回落。如今,人民币贬值自然使得美元更强,但是否对大宗商品市场真正产生影响,关键在于人民币能否出现趋势性的贬值。方正中期期货外汇研究员季天鹤认为,人民币贬值主要从两个渠道影响大宗商品。一是人民币贬值使大宗商品的人民币计价更高,这会降低中国对于大宗商品的需求。二是人民币贬值引发市场进入低风险偏好模式,市场抛出大宗商品,追求低风险资产,从而导致大宗商品价格下降。
但也有观点认为,人民币贬值将直接和间接对中国大宗商品带来支撑。直接方面,中国是大宗商品的重要进口国,有色金属、原油和铁矿石等大宗原材料对外依赖度很高,如果人民币持续贬值,国际市场上以美元计价的货物进入中国后,导致人民币计价的成本出现上涨,大宗商品的走势将获得支撑。间接方面,人民币贬值将有利于中国国内加工、制造等出口行业,激活国内商品的消费需求,能对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形成利多。不过,人民币对美元双边汇率的变化与美元对其他主要货币汇率的变化方向和幅度基本相符,人民币汇率对“一篮子货币”仍保持基本稳定,因此决定大宗商品走势的依然是其基本面供需双方的博弈。
短期内难以迎来转机
2015年11月19日,高盛集团报告称,2016年新兴市场资产反弹所面临的最大风险是人民币“大幅贬值”,其中,中国经济形势与美元升值的步调对决定人民币大幅贬值的风险更加重要。实际上,人民币贬值直接影响到了其他国家,尤其是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因此,大宗商品总体趋势,最终还是要根据全球经济状况以及美联储货币政策这两个层面去考量。
不过,作为全球最大的大宗商品交易市场和消费国,中国提出供给侧改革并决心化解过剩产能,对全球大宗商品市场来说,有望开始逐渐企稳。短时间内,少量的去产能或者去产能力度不足,对于铁矿石、钢铁和有色等大宗商品而言不足以逆转供需失衡的格局,价格不会出现立竿见影的扶持作用。从长期来看,随着产能过剩问题逐步得到解决,供需恢复到基本均衡,大宗商品价格将会恢复到合理水平。生意社首席分析师刘心田认为,由于体制与市场存在矛盾,市场变化快而体制机制结构等变化慢,企业对市场的反应总存在滞后性。同时,去产能需要2~3年才能有较明显效果,且去产能动是在市场下滑动之后开始的,因此并不能期望大宗商品市场立即转暖。
1月17日,中国人民银行下发《关于境外人民币业务参加行在境内代理行存放执行正常存款准备金率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决定自1月25日起,对境外参加行存放在境内代理行等境内银行的境外人民币存款执行正常存款准备金率。
市场人士认为,《通知》旨在进一步锁定离岸人民币流动性,提高离岸人民币利率,从而达到打击做空人民币的目的。短期内,人民币贬值预期难以消退,预计中国人民银行仍将一方面通过消耗一定外汇储备来应对人民币贬值压力,另一方面保持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的基本稳定。但未来市场,人民币汇率依然是判断大宗商品价格趋势的核心要素。(中国工业报)
地 址:中国南京市中华路50号国贸大厦7层 邮 编:210001 联系电话:025-52308902 传真:025-52308982 苏ICP备 050297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