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管局2016年第一项任务:严控虚假贸易融资
就在人民币多空激战的空隙,中国最大的外汇机构完成了一次重要的人事更迭——52岁的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潘功胜走马上任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成为这个管理约3.4万亿美元外汇储备机构的新掌门人。此前,他曾为清华五道口金融EMBA讲授《中国金融专题》课程,同时担任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理事会理事。
中国国际收支经常项下和资本项下“双顺差”被国际收支进入“单顺差”取代,这或许将是潘功胜上任后面临的新常态。在中国强调“走出去”的背景下,如何在外储安全与外汇资金有效应用之间进行平衡,或成为这位新掌门的考题。
第一把火:严控虚假贸易融资
阻击虚假贸易融资是潘功胜就任后的第一把火。
2016年1月14日,国家外汇管理局网站上发出了一条醒目的消息——《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印发〈贸易信贷调查制度〉的通知》发布,将对贸易信贷调查制度进行修订。
尽管这项规定将从2016年8月1日起才正式实施,但不难看出打击虚假贸易融资已经被提前部署。
从历史经验看,虚假贸易融资历来是包括热钱在内外汇“出逃”的常规途径。据业内人士透露,通过伪造企业出口贸易项目,利用进出口合同骗取外管局核准的外汇结算额度,进行跨境付款,甚至通过伪造进口贸易虚假融资实现外汇转移。
中国海关总署最新数据显示, 2015年12月,按美元计价,中国12月出口同比下降1.4%,好于预期和前值;12月进口同比下降7.6%,较前值也明显改善。而按人民币计价,12月进口下跌4%,为2014年12月以来最小跌幅;当月出口则同比上涨2.3%,是2015年2月以来同比首次上涨。如果从贸易对手看,在当月,中国内地与香港之间的进出口贸易均创下了最近三年来的最好纪录:中国内地对香港出口同比上涨10.8%,总值高达460亿美元;中国内地从香港的进口则飙升65%,总值达到21.6亿美元。
只是值得疑惑的是,这个突然出现的贸易井喷竟然出现在全球贸易景气陷入“冰点”之时。目前海关出口先导指数、波罗的海指数均处于历史低点。一个合理的解释是:2015年8月11日再度启动汇改之后,境内外汇差较大,以套利为目的的虚假贸易开始上升。
由此不难看出通过严控打击虚假贸易,维护外汇秩序稳定,已经成为这位新掌门的出击重点。
寻找平衡:外储安全VS外汇资金应用
当下对这位新掌门而言,最紧迫的事情依然是如何在人民币频现贬值预期的情况下,在外储安全和外汇资金的有效应用之间寻找平衡。
由于2015年起,我国按照IMF的最新国际标准来编制和发布国际收支平衡表,其中重要的变化是单列了“非储备性质的金融账户”数据,以更清楚地显示跨境资本的流动。而在这个账户项下,2015年一季度逆差983亿美元,二季度逆差276亿美元,而三季度逆差已经扩大到了1491亿美元。在此基础上,2015年前三季度,我国经常账户顺差2089亿美元,资本和金融账户逆差470亿美元,其中,非储备性质的金融账户逆差2750亿美元,储备资产减少2277亿美元。
这些数字说明,在过去的一年中,尤其是下半年中,资本确实正在流出中国。
在这个背景下,就不难理解在过去两周内中国央行协同外管局在人民币在岸和离岸市场上与空头激战的意义——如果没有强势干预给予市场人民币汇率维持稳定的信心,资金将更快流出中国。那么此时中国或只能被迫采取逐步的资本管制以维持外储安全,但这同时将使人民币国际化的前景蒙上阴影。
由于美元在2015年12月重新开启加息周期,外汇储备预期继续下降或许标志着在潘胜功任上,一个长达15年的趋势将发生逆转:为国家攒家底被如何让外汇储备更有效率利用所取代。
刚刚召开的2016年全国外汇管理工作会议上,已经明确确定我国外汇管理未来改革方向是,有序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加强国际收支监测,完善宏观审慎管理框架下的外债和资本流动管理体系。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