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局:打造全省检疫监管样板 力促生物制品扩大出口
今年以来,南通检验检疫局以打造全省特殊物品检疫监管改革创新样板为抓手,主动作为,积极争取,结合南通特殊物品产业特色,以风险监管为核心,以信息化系统为支撑,以实验室技术力量为后盾,探索特殊物品检疫监管新模式,提升口岸通关效能,推动生物制品出口持续快速增长,促进相关产业健康发展。新模式实施后,检疫审批速度提升了85%;平均每批次货物为企业节省成本50至100元, 节约4至5小时检疫作业时间。前十月,南通地区生物制品出口累计达763万美元,同比增长10.9%。
一是强化评估,实现风险分级分类监管。对产品实施分级监管,根据其致病性、致病途径、使用方式和用途以及可控性等风险因素,完成全品种备案产品的风险评估分级,并利用电子监管系统,按照风险规则,实现了自动审单、风险布控,电子抽批。对企业实施分类监管,按照企业信用、企业生物安全控制能力等要素,建立并完善基于“企业诚信管理、产品风险评估和企业生物安全管理”的特殊物品生物安全控制体系,实现了信用监管、验证监管、一般监管和重点监管四个分级分类监管模式。
二是精简手续,实现一次审批、分批核销。从企业需求出发,在信用管理的基础上,对低风险产品的审批期限放宽至12个月,并通过简化行政审批手续、放宽审批条件,将批批审批调整为年度审批,不再以具体的物品为审核对象,而是以项目或产品为审核对象。同时,通过特殊物品电子监管系统实现了分批核销的自动化,实现“一次审批、分批核销”,大幅简化了审批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
三是依托平台,实现检疫监管全程无纸化。全面运用风险管理、企业分类管理等理念和手段,以企业分类为基础、守法便利为导向,依托电子监管和无纸化系统,对诚信守法企业的货物实施无纸化报检、快速验放等便利措施,实现了报检数据化、流程信息化、审单自动化、派单智能化、执法移动化、记录格式化、放行无纸化、档案电子化,口岸通关效率大幅提高。
四是运用“互联网+”,尝试远程查验、实时监管。依靠互联网技术,搭建远程查验平台和实时监控系统,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将监管重心由货物本身转向企业诚信与产品风险。查验频次由原先的100%查验,调整为按企业诚信和产品风险实施抽批查验。推行检疫查验“双随机”,监管批次和查验人员均随机抽取确定,与远程查验系统共同构成了人-机结合的随机查验模式。在保证对出入境生物制品有效监管、科学监管的基础上,为生物制品出入境开辟了“直通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