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商务厅就我省贯彻落实“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出台了的部分政策措施解读。
江苏省商务厅在新闻发言人朱益民先生在落实“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拓展对内对外开放空间新闻发布会上报告了近年来我省商务系统实施“走出去”战略特别是贯彻落实“一带一路”战略、扩大对外开放的相关情况,并就省政府印发《关于促进服务外包产业加快发展的实施意见》(苏政发〔2015〕103号)和《关于加快发展服务贸易的实施意见》(苏政发〔2015〕104号)的文件精神进行解读。
一、关于实施“走出去”战略
“走出去”是对外开放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江苏作为沿海开放大省,近年来主动参与国家重大开放战略,大力推动江苏企业“走出去”发展,全省“走出去”呈现出“步伐不断加快,规模持续扩大,能力明显提升”的态势,在提高江苏对外开放水平、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全省“走出去”规模较2009年增长6倍多,主要呈现出五个方面的发展特征:
一是发展水平位居全国前列。近五年,江苏对外投资中方协议投资额年均增长46.7%,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年均增长13.9%。2014年,全省共备案(核准)对外投资项目736个,中方协议投资额72亿美元,中方实际投资额42亿美元,居全国第四位;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79亿美元,居全国第三位。据不完全统计(年报数),截至2014年底,我省实有境外企业3108家,2014年实现营业收入总额194亿美元。1-9月,全省备案(核准)对外投资项目677个,同比增长22.6%;中方协议投资额82.5亿美元,同比增长50.8%。截至今年9月底,全省累计备案(核准)对外投资项目4565个,中方协议投资额349亿美元,实际投资额184亿美元;截至今年8月底,累计签订对外承包工程合同额797亿美元,完成营业额757亿美元。
二是发展领域实现“两个拓展”。从“走出去”国别(地区)看,江苏对外投资企业遍布美国、澳大利亚、香港等149个国家和地区,呈现多元化发展的良好势头。从“走出去”产业看,对外投资项目产业分布广泛,其中第三产业投资占比超过六成。对外承包工程也由房屋建设扩大到工厂设计建设、输变电站建设等多个领域。
三是发展层次实现“三个提升”。首先是境外集聚度提升。柬埔寨西港特区和埃塞俄比亚东方工业园区2个国家级境外经贸合作区,以及省级境外产业集聚区印尼双马农工贸经济合作区入区企业数分别达到85家、25家和10家。其次,并购项目活跃度提升。2009年以来,我省海外并购项目467个,中方协议投资额60.6亿美元。同时,新业态业务比重提升。2014年水利、石化、交通等对外承包工程新业态业务新签合同额占全省总额的27%,比2013年提高7个百分点。
四是发展动力形成“两个主导”。从主体看,全省民营企业对外投资占全省总量的七成以上;民营企业占全省对外承包工程企业总数的八成以上,是“走出去”的主导力量。从区域看,苏南地区对外投资额占全省总量的七成,在“走出去”中起主导作用。
五是促进效应呈现“两个带动”。通过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五年来带动了超过20万国内农村人口就业。江苏纺织、化工、钢铁、金属制品、光伏产业对外投资协议额超过35亿美元,带动了优势产能转移。
二、关于融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
当前,“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正加快实施推进,我省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贸合作也日益密切。截至2014年底,沿线国家在我省累计实际投资额占全国比重约三分之一,2014年我省与沿线国家贸易额占全国比重约十分之一,红豆集团投资建设的柬埔寨西港特区已发展成为国家境外经贸合作园区的样板工程。今年以来,我省与沿线国家的经贸合作继续稳步发展。1-9月,我省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项目138个,同比增长15.0%;中方协议投资额21.2亿美元,同比增长92.1%。1-8月,全省在“一带一路”国家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26.4亿美元,占全省总额的46.3%;“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我省投资135个项目,实际使用外资7.0亿美元;我省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总额743.6亿美元,占全省进出口总额的20.7%;我省承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服务外包业务执行额21.5亿美元,占全省离岸执行总额的15.7%。
总体上看,我省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主要有五个特点:
一是规模增长较快。1-9月我省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额同比增长92%,快于全省平均增速41个百分点。
二是比重明显提高。1-9月我省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额占全省同期对外投资总额的25.7%,较去年同期提高5.6个百分点。
三是在重点国别投资发力。印度尼西亚、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和巴基斯坦是1-9月我省赴“一带一路”沿线投资额排名前五的国家,投资额共计15.8亿美元,占全省同期对外投资总额的19.2%,占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额的74.5%,其中赴泰国、马来西亚和巴基斯坦投资额均成倍增长。
四是大项目不断涌现。1-9月,我省新增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5000万美元项目12个。德龙镍业和南通长江在印度尼西亚、东方恒信在巴基斯坦以及天合光能在泰国的投资均超过1亿美元。其中东方恒信3个项目协议纳入习近平总书记访问巴基斯坦的高访签约清单。
五是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投资地位稳固。我省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投资18.1亿美元,占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85%;在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投资3.1亿美元,占在“一带一路”国家投资的15%。
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既是我省的重大战略机遇,也是我省由开放大省向开放强省转型的必然选择。为此,全省商务系统以省委省政府“贯彻落实‘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大力拓展对内对外开放新空间工作会议”精神为引领,大力推动企业“走出去”,积极投身“一带一路”建设,各项工作稳步有效推进。
一是强化规划引导。启动实施“一带一路商务创新引领工程”,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开展国际经贸合作为重点,推动企业更大范围、更深层次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二是深入推进投资贸易便利化。与省发改委联合将对外投资企业和项目备案事项的省级权限下放到苏州工业园区,共同探索实行境外投资项目备案(核准)“单一窗口”模式。在全省商务系统实施对外投资企业备案网上申报。
三是加强投资贸易促进。在白俄罗斯、柬埔寨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境外投资促进活动,开展投资环境宣讲和银企对接活动,已开展各类投资促进活动超过10场。组织企业参加埃及开罗纺织展等境内外展会,将今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市场展会比重提高到35%。积极支持在连云港举办中国(连云港)丝绸之路国际物流博览会,提升连云港国际影响力。
四是完善政府服务保障体系。着力打造江苏省企业国际化信息服务平台。积极开展企业国际化专家库、“一带一路”重点项目库、“一带一路”重点企业库、境外产业园区库和国际化企业培育主体库建设。
五是支持境内外载体平台建设。帮助国家级境外经贸合作区西港特区、省级境外产业集聚区印尼双马农工贸经济合作区开展招商活动,鼓励金昇乌兹别克斯坦棉纺工业园、东方恒信巴基斯坦塔尔煤田工业园等一批园区化项目加快推进,支持中哈(连云港)物流合作基地建设。
下一步,全省商务系统在省委省政府统一领导下,将进一步做好以下几个重点工作:
一是加大政策宣传。多形式、多渠道、全方位,帮助企业了解掌握政策,用足用好相关政策。
二是继续深入推进对外投资贸易便利化。推动境外投资备案管理权限下放,指导苏州市开展对外投资合作事中事后监管体系建设试点。
三是积极推动境外产业集聚区建设。努力把西港特区打造成“一带一路”沿线境外产业集聚区建设发展典范项目,加快培育新的省级境外产业集聚区。
四是支持企业积极参与互联互通建设。积极支持我省在“一带一路”沿线重点对外承包工程项目纳入中国进出口银行“两优贷款”优先支持项目。
五是加强综合服务。完善“走出去”促进服务体系,建立省级信息咨询和综合服务平台。指导开展“走出去”应急事件处置机制建设试点工作。扩大我省海外经贸网络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布局,争取全年举办各类促进活动不少于20场。
六是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快建立海外投资风险统一保障机制。推动政策重点向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的投资和承包工程项目倾斜。
七是支持重要节点和平台建设。支持中哈物流基地和上合组织物流园加快发展,做好重点展会组织工作,着力开拓“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市场。
三、关于两个文件的解读
当前,江苏的开放型经济正处在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大力发展服务贸易,有利于促进我省对外贸易由“大进大出” 转向“优进优出”。根据商务部统计口径,2014年江苏服务贸易进出口477.2亿美元,同比增长18.7%,超过全国平均增幅6个百分点,服务贸易规模全国排名第四位;2015年上半年,我省服务贸易进出口254.4亿美元,同比增长15.2%。服务外包是服务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服务贸易的重要实现形式之一。从2007年开始,我省大力推进服务外包产业发展,服务外包在全国一直保持领先地位,2014年我省离岸执行额174.7亿美元,约占全国的1/3, 2015年,我省服务外包发展稳定,在全国的占比进一步提升。
去年底至今年初,国家分别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贸易的若干意见》(国发〔2015〕8号),《关于促进服务外包产业加快发展的意见》(国发〔2014〕67号),为贯彻国务院文件精神,我省组织起草、出台了《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服务贸易的实施意见》(苏政发〔2015〕104号)和《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服务外包产业加快发展的实施意见》(苏政发〔2015〕103号)。
《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服务贸易的实施意见》立足我省服务贸易发展的实际,重点提出了以下几个工作举措:
一是在载体建设方面,依托城市功能和开发区,在南京、无锡、苏州等有条件的地区积极开展服务贸易创新示范城市和特色服务出口基地建设。积极构建以国家级和省级服务外包示范城市、示范区及特色产业园区为主体的服务外包载体发展格局。以苏州工业园区等开展贸易多元化和境内外维修业务试点为契机,大力发展维修、检测、保税展示交易和物流等服务贸易。
二是在主体培育方面,培育一批创新能力强、集成服务水平高、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服务外包龙头型、骨干型、成长型企业,鼓励服务外包企业专业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培育一批文化贸易龙头企业,促进文化企业、文化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我省更多文化企业和产品进入《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目录》和《国家文化出口重点项目目录》。支持南京市中医药服务贸易重点区域和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药服务贸易重点机构的建设,推动江苏高等教育参与世界教育服务贸易分工。
三是在优化市场布局方面,继续巩固香港、韩国、日本、美国等传统市场,提高新兴国家市场占比,大力开拓“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市场,积极发展运输、建筑和教育等服务贸易,培育具有丝绸之路特色的国际精品旅游线路和产品,推进承载中华文化的特色服务贸易发展。
四是在服务贸易区域协调发展方面,优化省内区域布局,逐步培育形成区域分工协作、优势互补、均衡协调的服务贸易发展格局。巩固苏南地区的规模和创新优势,加快发展资本技术密集型服务贸易;发挥苏中苏北地区的资源优势,培育乐器、工艺美术设计及服务等特色产业,实现错位竞争、协同发展。
五是在推进服务业“走出去”方面,以凤凰传媒、苏豪集团等外向型骨干文化企业为基础,逐步在美洲、欧洲及我周边国家和地区建设一批文化贸易平台,带动上下游相关企业“走出去”。支持服务型企业参与境外经贸合作区和境外产业集聚区投资、咨询、设计、建设和管理。
六是在打造促进平台方面,支持企业参加境内外服务贸易重点展会,做精做实一批专业品牌展会,搞好搞活若干个区域性重点展会,打造3-5个展览中心城市和核心展馆,形成与国际水平接轨、服务体系完备、服务品质优良、市场竞争有序、专业化程度高的会展业发展格局。
《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服务外包产业加快发展的实施意见》重点提出了以下工作举措:
一是在市场主体培育方面实施“企业培育127工程”。每年支持10家左右创新能力强、集成服务水平高、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服务外包龙头型企业;20家左右具有一定创新能力,带动作用明显的骨干型企业;70家左右“专、精、特、新”的成长型服务外包企业。积极打造服务外包品牌企业。
二是在优化产业及布局方面建设“一带一群”。突出南京、苏州、无锡三个国家级服务外包示范城市的引领作用,着力打造三市与常州、镇江构成的,以知识流程外包为主要发展方向的“苏南国际服务外包产业带”。突出“苏南国际服务外包产业带”的引领作用,着力打造与南通、泰州等市构成的,以知识流程外包、业务流程外包共同发展的“江苏沿江服务外包示范城市集群”。
三是在人才工作方面实施服务外包人才培育工程。支持50家左右服务外包培训机构开展大学生岗前培训;重点培育20家服务外包培训机构开展具有国际认可资质的服务外包中高端人才培训。鼓励支持高校以人才需求为导向,调整优化服务外包专业和人才结构,形成我省服务外包人才定制化培养“升级版”。
四是在明确产业导向方面实施服务外包“互联网+”引领。大力倡导服务外包企业开展基于互联网的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和云计算所拓展的服务外包新业务,催生“众包”等服务外包新业态,以形成我省服务外包产业发展新的增长点,促进向产业价值链高端延伸。
五是在政策鼓励方向上积极拓展。结合江苏实际,在鼓励企业开展国际服务外包业务的同时,鼓励企业开展在岸服务外包业务;在鼓励服务外包企业接包的同时,鼓励企业发包;在鼓励企业开展信息技术、业务流程外包业务的同时,重点鼓励企业开展知识流程外包业务;在鼓励企业在境内开展服务外包业务的同时,积极鼓励企业“走出去”开展接发包业务。
前段时间,省商务厅与有关部门一道,积极配合省发改委起草了我省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行动方案。待会儿,省发改委郑晓荣巡视员将就《江苏省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行动方案》作详细发布。省商务厅将积极贯彻落实《行动方案》工作要求,与省有关部门一道,共同努力做好支持、服务和促进工作,不断推进我省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迈上新的台阶。(中国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