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一带一路 企业担当主体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5次提及“一带一路”。

对于过去一年“一带一路”建设工作,《政府工作报告》肯定道,对外开放全方位扩大,共建“一带一路”取得重要进展。共建“一带一路”引领效应持续释放,同沿线国家的合作机制不断健全,经贸合作和人文交流加快推进。

中国贸促会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央财经大学财经研究院院长张晓涛教授在接受《中国贸易报》记者采访时说,5年来,“一带一路”四梁八柱已经建立,推动“一带一路”高质量建设需要在金融保障、市场开拓、项目建设等工作和具体环节上下足功夫。“一带一路”建设与合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国内金融机构带来了新市场与新业务,同时也对我国金融服务支持能力提出了新要求。

来自海关总署的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计进出口8.37万亿元,增长13.3%,高出全国整体增速3.6个百分点。其中,对俄罗斯、沙特阿拉伯和希腊进出口分别增长24%、23.2%和33%。这表明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合作潜力正在持续释放,成为拉动我国外贸发展的新动力。

对于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坚持共商共建共享,遵循市场原则和国际通行规则,发挥企业主体作用,推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加强国际产能合作,拓展第三方市场合作。办好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

张晓涛认为,为了有效发挥金融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重要支撑作用,需要根植中国国情,借鉴国际经验,以市场化为原则整合政策性、商业性和开发性金融资源,发挥金融对“一带一路”建设的支撑作用。

“企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主体,国有企业注重品牌建设,要通过高质量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民生工程,树立中国企业形象,提升中国软实力和影响力。”张晓涛说,民营企业由于其业务灵活,发展迅猛,投资具多样性,且受外国当地政府管制相对较小,可以更好地借助“一带一路”建设进行海外投资。民企可以与国企相互配合、取长补短,形成业务联系和产业分工,抱团出海、形成合力。海外产业园区是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新机会,要做好产业与招商规划,争取税收等经营优惠。

“一带一路”建设为我国企业带来巨大商机的同时,也让海外投资面临一定的风险,如政治风险、社会风险、法律风险等。

张晓涛建议,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既要依法诚信经营,还要注重与当地文化融合。选聘和培养双管齐下,建立和企业国际化进程相匹配的国际化人才“选用育留”机制。通过推进属地化经营管理,提高外籍员工的归属感和业务水平。合作共赢是基础,海外项目必须注重与当地的合作,广泛探讨国际经济合作机会,加强同各国政府、金融机构、企业的交流互动。加强和当地政府及合作伙伴的合作,分担融资风险,降低税务成本。

全国政协委员、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副会长吕红兵认为,“一带一路”建设要法律先行。然而,从国内律师行业的发展现状来看,目前律师服务还无法满足“一带一路”建设的需要。他建议,鼓励和支持中国律师事务所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其他国家和地区设立分支机构,开展驻在国的法律服务,重视中国律师行业的布局网络。

《政府工作报告》还提出,支持港澳抓住共建“一带一路”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大机遇,更好发挥自身优势,全面深化与内地互利合作。

今年2月发布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强调,打造“一带一路”建设重要支撑区。支持粤港澳加强合作,共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深化与相关国家和地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经贸合作及人文交流。支持香港成为解决“一带一路”建设项目投资和商业争议的服务中心。支持香港、澳门举办与“一带一路”建设主题相关的各类论坛或博览会,打造港澳共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平台。

“大湾区一方面应该是中企向外走的桥头堡,另一方面也是外企进入中国的落脚点,有众多的区域总部。”全国人大代表、腾讯董事会主席马化腾建议,像在“一带一路”等领域建立的金融投融资的工具那样,建立一个大湾区的金融机构,比如大湾区开发银行。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