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能源及矿业投资的财报风险

 前言 

《“一带一路”贸易合作大数据报告2018》于2018年5月6日正式发布,从国别区域看:中国与中亚地区贸易额增速最快,矿产资源丰富的蒙古国和哈萨克斯坦与中国的进出口总额增速均在35%以上;从商品结构看:中国2017年自“一带一路”国家进口的能源及矿产品达1573.3亿美元,较2016年增长34.1%。由此可见中国对矿产资源的需求依旧强劲,除了资源进口外,中国的能源及矿业公司也直接“走出去”参与国际矿业的投资并购,近年来,中国的能源及矿业公司在“一带一路”国家收购了大量的能源及矿业资产,如洛阳钼业收购刚果最大的铜钴矿,中石油及中信集团收购哈萨克斯坦的油田,多家中国企业收购蒙古的铁矿和煤矿,以及哈萨克斯坦的钾盐矿等。

一潜在的减值风险

过去几年,能源及矿业公司业绩随着资源价格的变化产生剧烈波动,2015至2016年不少企业收购的海外能源及矿业资产面临资产减值的困扰,甚至还导致可否持续经营的风险。部分企业在2015及2016年计提了大额的资产减值准备,有的企业还因持续经营被出具了非标准审计意见。随着能源及矿产品价格的回暖,2017年该等公司业绩出现好转,但考虑到能源及矿产品剧烈的价格波动,加之“一带一路”国家有关环境保护、劳动保障及税收法规等各有不同,相关资产减值及持续经营风险仍是能源及矿业公司对外投资不可忽视的风险因素。随着新审计准则的实施,我们发现资产减值及持续经营也频繁的作为关键审计事项出现在大量能源及矿业上市公司的审计意见当中。

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购入的能源及矿业资产,在购买日需要按照其公允价值入账,而采矿权及探矿权的价值评估尤其关键,如其价值评估偏高,则容易引起日后的资产减值。能源及矿业公司资产减值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a) 能源及矿产品价格可能出现大幅下跌;b) 资源储量及品位尽调不到位,导致实际可采资源储量显著低于预期;c) 实际开采成本高于预期,尤其是对海外人力资源和环境成本估计不足;d) 资产收购价格过高;e) 项目建设周期延长,建设成本超支,甚至停工闲置,进一步加剧了资产减值的可能。

企业在出现资产减值的同时,也可能面临严峻的持续经营风险。除了本身经营状况恶化之外,企业大量采用杠杆收购,如果企业本身以及收购标的经营不达预期,则会导致公司负债沉重,甚至会触发部分融资限制条款导致借款提前到期,进而严重影响能源及矿业公司的资金周转状况。

二评估能源及矿业公司资产减值

1. 资产减值迹象的识别

针对能源及矿业公司,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的规定,资产减值迹象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a) 能源及矿产品的价格持续下跌且短期内并无显著反弹预期;b) 资源储量或品位不及预期;c) 开发成本过高导致亏损;d) 产能不及预期或产品供过于求等。

2. 对于能源及矿业资产减值的评估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的规定,资产存在减值迹象的,应当估计其可收回金额,可收回金额低于资产账面价值的部分确认为资产减值损失。可收回金额应当根据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与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两者之间较高者确定。

考虑到能源及矿业资产的特殊性,可类比的公开市场信息相对较少,因此能源及矿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往往需要依赖未来现金流量的折现确定,能源及矿业资产可收回金额测算中的核心假设和折现率对最终可回收金额的确定有重要影响。

能源及矿产品价格的预测

能源及矿产品价格有明显的周期,该等长期价格预测不能完全依赖过往或者目前的时点价格,而应参考权威机构如全球主要的金属交易所及各大投资银行的价格预测,从而得出较为合理的长期预测价格。

矿产资源储量的确定

矿产资源储量是能源及矿业公司的核心价值所在,但资源储量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通常需要独立技术评估师的参与,同时根据资源储量把握程度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折算系数进行合理的估算。

产能、产率及利润率等假设

产能的提升可以降低固定成本的分摊,产率的提升可以提高精矿生产效率,产能及产率是否合理且能否实现,需要较强的专业技术和历史数据的支持。其他如毛利率、净利率等均需要根据企业的历史数据结合未来的合理变化进行有理有据的预测。

折现率的确定

折现率是反映当前市场货币时间价值和资产特定风险的税前利率,折现率会随着市场无风险利率变化,也会因国家、行业、企业本身的风险状况有所不同。能源及矿业公司需要综合考虑不同因素确定适用的折现率。

3. 资产减值的会计处理

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的,应当将资产的账面价值减记至可收回金额,减记的金额确认为资产减值损失,计入当期损益。资产减值损失确认后,减值资产的折旧或者摊销费用应当在未来期间作相应调整,以使该资产在剩余使用寿命内,系统地分摊调整后的资产账面价值(扣除预计净残值)。

三评估能源及矿业公司的持续经营

对于能源及矿业公司而言,“资产减值”与“持续经营”像是难兄难弟。一旦能源及矿业资产有大幅减值,持续经营就变得艰难。通常,企业产生巨额亏损,经营性现金流为负数,流动负债超过流动资产,都可能引发财务报表日后十二个月内无法偿还到期债务甚至大规模缩减经营规模的风险。

能源及矿业公司持续经营风险进行评估时,将考虑以下因素:

获取母公司或最终控股公司的支持

假若能源及矿业公司的母公司或者最终控股公司有足够财力并对其持续经营提供足够的财务支持,则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减轻持续经营风险。

债务融资

企业从金融机构尤其是境外金融机构借款时,合同中往往有提前到期事项的限制条款,在能源及矿业公司经营不佳或并购不利时,应尽早与金融机构就相关条款进行商讨达成豁免,避免借款因触及限制条款被宣告提前到期。

营运资金预测

企业如有无法持续经营的迹象,需要准备财务报告日后十二个月的营运资金预测,营运资金预测所使用的参数如价格、产能、产率、成本等必须具有充分依据。另管理层需要进行适当的敏感性分析,并积极与审计师沟通可能对审计意见产生的影响。

总结

随着“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继续推进,不少中国能源及矿业公司正在积极开展“一带一路”沿线的直接投资,我们建议开展海外能源及矿业资产投资之前,要做好充分规划和谨慎的尽职调查,充分考虑能源及矿产品的价格波动及成本因素,深入调查资源储量及可开采性,收购后的管理以及和专业团队的沟通更是重要,尽可能的预判到能源及矿业的周期性波动带来的影响,合理的配置“一带一路”沿线的能源及矿业资产,未雨绸缪,有效的应对和化解“资产减值”和“持续经营”的风险。

来源:普华永道中国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