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沙特外籍人员用工新举措
来源:承包商会
中国石化中原油建工程有限公司沙特分公司(以下简称“沙特分公司”)自2006年进入沙特工程建设市场以来,先后承建了11个项目,取得了比较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由于市场竞争环境的不断变化,原有的劳务用工模式已经不适应沙特工程建设市场的需要。为了提高在沙特工程建设市场的竞争力,沙特分公司不断对劳务用工模式进行探索及调整,力争发现一条能够适应市场需求、用工成本低且能够发挥公司施工技术优势的新用工模式。现将历年来的用工模式、新用工模式及采取的管理措施介绍如下。
用工方式的改变
2010年以后,沙特工程建设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在沙特的外资施工企业增多,中国工人工资大幅上涨,都造成了沙特分公司在当地雇员政策的调整。
由于国内整体收入水平提高,带动出国务工人员要求的工资大幅上涨。迫于降低工程成本的压力,公司开始寻找第三国低成本的力工、脚手架工等资源。而此时印度、巴基斯坦的一些低技能人力大量涌入沙特劳务市场,通过第三方人力公司能够较容易地雇佣到时薪低廉的印巴力工。
在施工队伍中加入印巴籍低技能工人,依靠中国工人的优秀施工技术水平,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部分施工成本。
2015年在执行沙特东部省朱拜勒工业区SADARA化工厂南部停车场项目时,沙特分公司通过市场调查了解到尼泊尔的国内生产水平及工资物价属于较低层次,大量尼泊尔工人寻求到国外务工机会。公司通过当地人力资源代理公司,利用沙特 分公司具有的外籍签证指标,组织招聘一批尼泊尔成熟技术及低技能工人,组建自有的低成本队伍。
在人员招聘过程中,公司发现尼泊尔人非常能吃苦,但是由于其国内经济发展落后,很多人在国内实际为农民,技术能力或技术水平较差,需要利用在手项目的施工机会加强对这些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在SADARA停车场项目执行之初,为弥补招聘来的尼泊尔工人技术水平低的弱点,公司决定一方面利用原有的部分中方技术骨干人员作为基层管理者,带领并指导现场施工任务的进行,另一方面通过第三方人力公司招聘部分孟加拉国技术工人作为主要施工技术力量。孟加拉国人在沙特国内经过一定年限的施工锻炼,具有一定的技术水平,且工作态度比较勤劳,同时考虑到他们同尼泊尔人具有相通的语言,能够帮助尼泊尔人更快地适应沙特的工作环境,有利于尼泊尔人技术水平的提高。就这样,公司在SADARA南部停车场项目组建了一支由10名中国人带领,66名孟加拉国人、43名尼泊尔人和6名巴基斯坦籍大车司机、操作手组成的土建施工队伍。
提高新用工模式水平
打造新型用工模式不是简单的把不同国籍和技术水平的人员组合到一起,而是要通过一定的合同措施、管理措施、组织措施将队伍分层级打造、交叉互补、形成合力,确保队伍能够完成施工任务,并且不出现任何社会问题的过程。为达到这个目标,沙特分公司成立的SADARA停车场项目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保障了队伍的成功建设,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加强人员选拔招聘管理
沙特分公司为自行招聘的尼泊尔工人采取“招聘—试用—培训—留用”的方式进行初期选择。
一是招工管理,项目部提前做好资源调查,制定用工计划,安排人员赴尼泊尔组织集中面试,并在当地实行技能考核,合格者方可录用。
二是严格执行“试用期”制度,所有外籍劳务签订用工合同,均明确三个月的试用期,试用期满经过考核合格方可录用。
三是培训管理,在用工合同中规定员工培训的要求。为提高员工劳动技能,公司组织在项目间歇期进行员工技能的强化培训,特别是以力工招聘来的低技能工人,公司提供培训平台,力工培训合格的可以按照标准提高工资收入,使他们对于学习技术、提高技能水平抱有积极态度。
四是留用管理,员工与公司签订长期合同,企业为员工提供工作及培训机会,但员工无特殊理由不得随意自行提前解除用工合同,至少保证最低两年的服务年限。
向“中国工人施工管理型”转变
SADARA停车场项目队伍结构的特点在于施工队伍由“中国工人施工作业型”向“中国工人施工管理型”进行转变,即核心中国工人带领现场班组施工。相比较而言,中国工人用工成本高,但是技术水平有保障,需要发挥中国工人的施工管理职能。人力公司提供的孟加拉国工人人工成本低于中国工人,高于公司直接招聘的尼泊尔工人,但是技术水平有一定的保障,经过有效组织能够完成施工作业任务,而尼泊尔工人则技术水平相对较低,需要经过一系列的培训后才能逐步发挥技术工人作用,前期大部分人仍作为辅助工人使用。这样三种人力结构的组成,是为了既能满足施工任务需要,又能有效降低用工成本,同时还能实现自有尼泊尔工人的训练培训,为后期尼泊尔施工队伍的打造提供时间。而在此结构中,使用的中国工人均为国内筛选后有一定的带班经验的技术能手,且在施工中能发挥核心管理功能,起到带领队伍和指导施工的作用,在项目部的支持和帮助下,能管理好两个国籍的施工班组。
打造廉价高效施工队伍
目前,SADARA停车场项目队伍结构得到构建,但还需要解决如何提升外籍员工施工功效,如何让这支不同国籍员工组成的队伍具备过硬的工作作风和能打硬仗的团队能力的问题。为此,SADARA停车场项目部开展了“传承经验、传承技能、传承作风”活动,并贯穿于整个项目以及后续的执行过程中。
一是传承经验,利用有丰富施工经验的土建施工管理人员向孟加拉国及尼泊尔员工进行技术交底,介绍中国工人在土建施工钢筋绑扎、模板安装过程中好的做法和经验,有效提高了模板拼装、固定速度等。
二是传承技能,针对新招聘来的尼泊尔外籍员工施工技能参差不齐的问题,公司延续原有好的做法,继续开展“师徒帮带活动”,采用外籍员工帮带外籍员工、中国员工帮带外籍员工的方式,教会了尼泊尔员工常用电动工具的使用,部分尼泊尔员工甚至学会了管口打磨等作业。
三是传承作风,沙特分公司历来有雷厉风行、过硬的工作态度和工作作风,SADARA停车场项目部通过各种方式来塑造队伍作风。项目上通过每天工具箱会议强调队伍的凝聚力,同时每天由管理人员带队,组织晚上加班抢工期和做第二天的现场施工准备工作,在SADARA项目真正形成“同吃、同住、共同劳动”,有效带动了尼泊尔员工的施工积极性。
建立和谐雇佣关系
沙特是个穆斯林国家,很多工人,特别是新到的尼泊尔工人对穆斯林的宗教特点及要求不了解。对此,项目部经常提醒及教育所有中方以及尼泊尔员工自觉遵守当地的宗教信仰习惯、民风民俗,将所有国籍员工平等对待,坚决杜绝粗暴简单的管理和交流方式。同时加强外籍员工的团队意识建设,建立平等、互助、相互尊重、共同合作完成好项目的理念。通过共同开早会、员工身体不舒服安排休息、班组长及领导慰问探视、关心员工家庭困难等途径,提高尼泊尔员工的归属感,重视外籍员工反馈的信息,积极沟通,对可能出现争议的问题提前预警,避免矛盾激化,及时消除不稳定因素,努力建立和谐稳定的雇佣关系。
项目施工安全及质量控制
在新的施工队伍建设中需要特别重视施工过程中的安全及质量控制,队伍结构复杂,员工水平参差不齐,在安全和质量要求上容易出现纰漏。项目部对此要求施工作业前班组必须将当天的安全及质量要求进行交底宣贯,特别针对不同国籍的员工,要通过安全员使用不同的语言进行讲述,使每一名员工都真正了解当天作业的安全和质量要求。同时突出带班人员在施工过程中对于安全和质量控制的监管作用,从而带动整个队伍的安全及质量水平提升。
加强语言学习 解决交流障碍
SADARA停车场项目高峰期外籍直接作业人员达到120人左右,与这120名外籍员工的沟通和交流尤为重要。大部分孟加拉国人及少部分尼泊尔人能够简单使用英语。SADARA停车场项目中方员工15人,其中五名管理人员能熟练进行英语交流,其他10名中国员工英语基础较弱。项目部统一安排中方员工进行英语培训,利用业余时间开展英语学习,重点针对施工中常用的工程词汇,并制作工程常用英语小册子发放给员工。通过加强语言学习,确保队伍内部沟通顺畅。